一般而言,在遊戲論壇這種鍵盤pvp領域,一個話題是很難持久的。
因為第四天災們是總能找到一個新角度,然後展開下一場嘴炮馬服大賽。
但是,這個話題在不知道哪個大聰明提出來之後,並沒有因為新話題的出現而降溫,反而因為版本間歇期的持續,而變的更加火熱。
畢竟——反正閒著也是閒著,不如上線噴噴人。
有玩家歷數每一代的版本之子,從最早的pve版本、靠技能、裝備、等級這種傳統模式,再到各種人體改造、系統改造的搭配。
從玩家本身的戰鬥力,再到機甲、星甲、星艦的駕駛技巧。
從機械系的各種改造強化,到碳基系的進化爆種,最後又到機械系的各種戰術搭配,一人即軍團。
從普通的升級打怪流,再到機械城、乃至黑市星球的運營流。
幾乎每一個版本,都有版本之子的歡呼,以及敗犬的哀嚎。
所以,下一個版本之子是哪一種,玩家對於這個話題非常感興趣。
有人說,是軍團中的隱藏陣營‘星網文明’,甚至還沒有出現過的‘能量文明’。
還有人說,是一些傳說中的新兵種,比如說疑似蟲子女王的蜂后護衛,又或是那個傳聞中的‘毀滅之錘’。
念力精靈、黑暗精靈這些隱藏血脈也在其中。
還有傳言,下一個版本是‘子文明建設’,有人信誓旦旦的保證,等軍團文明開發完成之後,碳基文明、能量文明,馬上就會上馬。
所以下一個版本之子是‘建設流’?
怎麼建設?刷圖紙嗎?
‘機械師’興致勃勃的掃了一圈論壇中的熱門帖子,見工作時間快要到了,才念念不捨的關上了遊戲論壇。
雖然有這麼一個吊炸天的遊戲名字,甚至被朋友戲稱為真正的版本之子,機械師文明的‘機械師本體’。
但是‘機械師’其實並不是一個很厲害的玩家,他是一個三流選手,在現如今的普遍75級上下的玩家團體中,他這種才65級的選手,可以說是相當差勁了。
而之所以叫這個名字,也不是因為他多麼有先見之明,完全是因為他在遊戲名註冊之前,看了一部名為‘機械師’的動作電影。
於是就順手取了這個名字。
而且,雖然源頭是一部動作電影,但‘機械師’並不是一個pvp、亦或是pve強手,它是一個純粹的弱雞。
在刷怪的時候,甚至能被二階機械守衛反殺的那種三階恥辱。
好在他也沒有這方面的愛好。
他既不喜歡戰鬥,也不喜歡探索任務,對於各種星際旅遊也談不上感興趣,什麼經營流、刷好感流,更是與他絕緣。
他就是一個很普通的‘機械師’,職業也是機械師,在一個星球序列號1000靠後的星球上,坐著‘機械維修’的任務工作。
甚至不太客氣的說,同為機械師,他的工作效率,以及技能水平,完全比不上軍團的流水線維修。
只有一些邊邊角角的活兒,不管是玩家這邊,還是npc這邊,沒人乾的那種,才輪得到他。
不過他還是做的很開心的。
也不知道是名字的緣故,又或是他真的是與職業秉性相合,他發現自己是真的喜歡幹這個。
玩家本身雖然有‘圖紙面板’,但沒有‘文明面板’。
所以他是很難湊齊完整的科技樹了,說實話別說科技樹了,一條專業知識鏈都很難湊齊。
雖然陣營在這方面沒什麼保密措施,但礙於等級不夠、高階任務做的不多,哪怕一整條專業知識鏈,他也沒有完全湊齊過。
比如在‘星際機器生態’這條專業知識鏈中,一共六個職業知識,他也才湊齊了三個。
分別是【星際工業與自動化】、【物機共生學】、【共生機器學】。
所以他就只能研究這三種職業知識。
但拋開把這三個知識當成賭圖紙的工具之外,‘機械師’越研究,越發覺得這些知識的博大精深。
別的不說,光是一個【物機共生學】,就足夠他研究一輩子的了。
而所謂的‘物機’,指的是有機生命與無機機械並非取代或依附關係,而是進化成為一種全新的、相互依存、協同進化的共生體。
光是這一點,就超過了普通的“賽博格”或“義體改造”概念。
它甚至可以繼續延伸下去——
比如說‘物’,指代有機生物部分,如血肉、神經、dna、意識、情感。
又比如說‘機’,指代機械/數字部分,如合金、處理器、感測器、演算法、能源核心。
這二者甚至可以不走融合路線。
比如說,在機械生命這一邊,實現模擬血肉、模擬神經、模擬dna。
這樣一來,就完全不用考慮融合的問題。
這就是他理解的,‘共生’的意義!
越研究越感興趣,越感興趣越研究。
‘機械師’早已放棄了靠它刷圖紙的想法,就是單純的想要弄明白,這個‘物機’,到底可以進化到哪一步。
徹底轉型‘研究者’的時候,他這才發現,其實相比於升級打怪,從科研的角度,系統其實是非常好用的。
一旦沒有靈感了,隨便刷一張該職業知識的圖紙,哪怕是低階圖紙,都能給他帶來非常大的靈感啟發。
但如果只是這樣,他可能在整個遊戲壽命中,都作為一個自娛自樂的低階研究者,連圖紙都刷不出來的那種。
但機緣巧合的是,在一次很普通的機械維修任務中,他撞上了一位‘械葉永棲地’的機械共生體。
而‘械葉永棲地’雖然是軍團的附庸文明,但卻是地地道道的‘物機領域’大佬。
作為一個這方面的研究者,他自然而然和對方交流起了這方面的經驗。
雖然他在這方面著實菜鳥,但架不住‘機械圖紙’帶來的靈光一現,也給對方帶來了很大的啟發。
所以在這個共生體離開軍團之後,雙方也保持著相當頻繁的交流。
這也是‘機械師’唯一一個有好感度的npc。
就這樣,一邊交流,一邊做任務,一邊研發。
‘機械師’在這個過程中,甚至還加入了一個‘研發者’的小群。
這個‘研發者小群’中的成員,基本上都是和他有類似的遭遇。
首先,等級不高。
第二,愛好研究,尤其是對於某一職業知識的專項研究,不是研究怎麼製造更高等級的裝備,屬性更強的改造之類。
第三,普遍沒什麼成績。
如此苦逼的這麼一個玩家小群體,反倒表現沒有那麼的苦逼。
每天都有新的發現,雖然這種發現別說圖紙了,連論文都算不上。
但遊戲這種東西,不就是為了自得其樂麼。
如果正常情況下,‘機械師’跟這些人其實沒什麼區別。
但隨著與那位機械共生體的交流過程中,‘機械師’突然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
那就是陣營裡的機械體系,似乎有些死板了。
這似乎有哪裡不對。
這當然不是說,陣營裡的機械生產體系、人工智慧、機械生命這幾個方面存在薄弱點。
事實上,這正是軍團文明的強項。
但是,生產體系是生產體系、人工智慧是人工智慧、機械生命是機械生命。
三者不能說完全沒有交集,但也基本上沒啥關係。
這跟‘物機共生學’的理念不一樣。
雖然根據一些從‘械葉永棲地’回來玩家的爆料,人家走的是集體意識路線,真要按照對方這麼搞,那陣營裡的玩家得先被做成機械罐頭才行。
但‘機械師’總覺得哪裡不對。
沒必要這麼絕對吧?
搞個機械系統的‘臨時物機共生’,說白了就是‘機械意識化’,不是更能夠強化生產流程麼。
於是,作為一個掌握了三個職業知識的玩家,他並沒有把這三個職業知識塞入圖紙系統中。
而是以這三個職業知識為基礎,開始了自創圖紙的過程。
終於,在差點熬幹了腦細胞之後,一篇科研論文和一個十二級的機械圖紙,終於被肝了出來。
論文名稱:《臨時集體意識的啟用,與星際工業的輔助作用》
機械圖紙則是【低階集體ai啟用】
‘怎麼才十二級?’
看著這個系統評定的圖紙等級,‘機械師’明顯有點失望。
但本著水論文它也是論文,垃圾圖紙它也是圖紙的原則,‘機械師’準備把它投出去。
於是他直接找上了陣營的兌換系統,把圖紙和論文一併交了出去。
然後他就忘了這事了。
三天後,一個叫做‘我永遠喜歡張愛平’的玩家找上了他。
按照對方的說法,他來自於一個‘天災調查部門’。
陣營有這號部門嗎?天災調查?調查哪種天災?
於是他一臉懵逼的跟對方走了,在被一個綠皮老頭詢問之後,又被直接帶到了最高軍事學院,接受一堆高階npc的視奸,甚至他還見到了傳說中的玩家‘飛艦大師’。
然後兜兜轉轉,在經歷了一圈數量堪比體檢專案的排查,他又被放了回去。
然後就又過了數天。
就在他忐忑不安的時候,一連串的系統提示直接刷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