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王朝並不流行什麼婚姻誓詞,彼此磕頭就算完成了締結。
司馬相如的《鳳求凰》無疑填充了男歡女愛所需。
“有一美人兮,見之不忘,一日不見兮……”
張學舟說話算話,也認真誦讀了這份詞賦。
“你念完了,我該念什麼呀!”
義妁匆匆趕來。
她有些頭疼司馬相如只作了一首《鳳求凰》,而沒有作賦《凰求鳳》。
婚事是張學舟主動開口舉辦,兩者之間還真是義妁在倒追。
婚禮有點不像義妁想象中那樣人來人往,但義妁感覺很好。
大漢王朝能請帝王見證的婚事很少,也就張學舟等近臣才有這種可能。
雖說不知這場婚事能維持多久,義妁非常滿意這場婚事,一切她人生婚姻所需都能達成。
她能和張學舟親密相處,也能生育彼此生命的結晶,哪怕是在彼此脫離婚籍後,兩人也並非鬧矛盾分開,而是依舊像阿巧那樣存在親屬關聯。
世上諸多女子成婚不僅難於自我選擇,也無力主導婚姻走向,更無需說獲得自主與幸福。
年輕時的美貌給了一些女子幻覺,認為夫妻可以長久甜蜜,但實際的情況遠非如此,有實力的男子身邊永遠不缺乏美貌女子。
義妁見證過阿巧的婚後生活,也見證了阿巧被休後的情況,這種生活沒半點糟糕可言,生活質量算得上是極高。
這種分居遠較之呆在一個大宅院中冷清好,也免了妻妾爭寵,成婚時一對一的情況更是讓義妁滿意。
容添丁等人認為三妻四妾很正常,但義妁並不想當那個幾分之一的小部分,哪怕對方是王公貴族也不例外。
神通境的修士不算多,而女性修士更是稀少。
義妁沒什麼大女主的想法,但不妨礙她擁有屬於自己的獨立思想。
“你想念什麼便可以是什麼,哪怕不念也可以,如果不知應賦,咱們以後可以去司馬相如家問一問卓文君當時是怎麼回應的!”
“那太好了,我頭疼這些詞賦,只要能跟著念,我肯定可以大聲念!”
義妁學的是實用性醫術,哪種方式管用就用哪種,對於詞賦一竅不通。
張學舟誦讀詞賦信手拈來,涉及修為、素養、智慧沒有短板,義妁甚至覺得張學舟哪種狀態下的相貌都極好,她只覺自己兩隻眼睛在發光。
什麼天長地久都不如此時的真心實意。
義妁不完全瞭解張學舟,但她又清楚張學舟的身體。
眼前的一切遠遠超出了她的想象。
在義妁過往的認知中,欠缺力量的修士什麼都不是,一些修士哪怕只是負傷也惶惶不已,恨不得將頭顱縮到沙子裡,等到修為和身體恢復,這些修士才能大搖大擺張揚。
而張學舟不一樣,不論張學舟的修為高和低,也不論張學舟所展現實力的強和弱,她所見的張學舟都會從容鎮定,並不依賴於修為達成目的。
人有年輕和衰老,實力也會有弱小和強大,更是形成了大多數修士忽高忽低的一生。
張學舟似乎沒這種高低的情況,哪怕沒有修為所帶來的力量,張學舟也能鎮定度過難關。
義妁在皇宮遠遠見過新帝,她也遠遠見過竇太主,她清楚這些人身邊有多少人,而想接近這種地位的人又要做出多少努力。
見一面都很難,想將這種層次的人請來捧場祝賀便是一樁不可能完成的事。
譬如義妁也接近了皇太后,但她哪敢求皇太后前來捧場。
而張學舟非常輕鬆就達成了這種要求。
時間很短,只是短短兩天而已,而義妁很清楚張學舟身體中法力只能動用絲毫,但張學舟偏偏達成了這一切。
義妁以往對強者的認知同樣停留在高修為大修士,但她越靠近張學舟,義妁覺得自己就越瞭解什麼才是真正的強者。
她性子極活躍,但在進入府邸後一直低著腦袋不敢四處看,等到張學舟誦讀《鳳求凰》,而後又許下義妁可以想如何回應就回應,只覺心中愈發放寬,沒有了此前的種種拘束感。
“佳偶良緣!”
新帝開口讚歎。
阿巧配張學舟確實弱了一些,劉陵身邊的侍女只能將張學舟的府邸管理得井井有條,而義妁能防止張學舟身體發生新的病患。
新帝最頭疼的是張學舟明明有極強的修為實力,又兼具做事情的才能,但他就沒看到張學舟身體正常過。
他不乏責備自己剛剛登基對張學舟安排太過於隨意,從而讓張學舟沾染了陽陵恩怨,從而導致了後續種種麻煩。
如今張學舟身邊有醫官幫襯,不說張學舟身體完全康復,但至少不會惡化下去。
以張學舟府邸和皇宮的距離,義妁並不需要住在宮內,而是每日都能回家,從而能對張學舟做出最佳的照料。
想到這其中的種種好處,新帝只覺一切再好不過,也難得地誇讚。
“聽聞義妁醫官擅長婦科,不知什麼時候能去椒房殿替皇后把一把脈,看看我那孩子什麼時候能替陛下生下一兒半女!”
低頭交耳數句後,竇太主也清楚了義妁的身份。
她親手取了右手的玉鐲下來,又開口認真邀請義妁。
竇太主還真不是心血來潮的客氣邀請,而是她真有這種需求。
太醫館中女醫數量少,醫術拔尖者更是稀少。
義妁能從太醫館脫穎而出前往長信宮當女醫,這種地位與宮廷曾經的第一女醫淳于緹縈沒任何區別。
掌權的皇太后享受的是大漢最頂級的醫療服務,義妁也是大漢王朝當前朝廷中最頂級的女醫,哪怕皇后身邊都沒有這種水準的女醫。
皇后十餘年下來都不曾有喜,竇太主幾乎有些懷疑人生。
她確實想清楚皇后為何無法懷孕,又是否在將來有懷孕的可能。
這種事牽涉到竇家在將來的命運,由不得她不認真去對待。
如果皇后能生下兒子,從而被立為太子乃至在將來接替帝王的權力,一切她所掌控黃老道權力都將回歸,最終融於大漢王室一體,這種結果也是太皇太后所安排的最佳結果。
作為未來帝王的外婆,竇太主過得自然不可能差,也會與大漢王室牢牢捆綁。
這種捆綁甚至會不斷延續下去。
而在當下,皇后不曾生育將一切計劃都中止了。
竇太主每日沉溺於聲色犬馬,但她心中的焦慮從未少過。
她一臉的和顏悅色,只盼義妁醫術到位,從而延續竇家持續不斷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