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戰爭宮廷和膝枕,奧地利的天命

報錯
關燈
護眼
第1682章 徵兵
書籤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書架

大維齊爾奧爾馬的辦公室內檔案已經堆積如山,穆拉德五世的徵兵令太過突然或者說奧斯曼帝國此時的徵兵結構實在太過鬆散。

“這個數字遠遠不夠。蘇丹要的是能夠對抗神聖同盟的力量,但我們現在的兵力就連俄國人都對付不了。

告訴那些地方總督,如果他們不能募集到足夠的兵員,那麼缺額就由他們家族的子弟補上。

如果他們家族的子弟不夠就變賣他們的家產去僱人,否則他們的家族一定先於這個國家滅亡。”

一旁的阿福德帕夏卻是有些擔憂地說道。

“大維齊爾,您這樣做是不是有些過了?”

“過了?”奧爾馬沒好氣地說道“我也想回去和我的妻子們睡覺,但現在這個國家都要完蛋了,還有什麼過分不過分的。”

“只是大維齊爾,現在正是春季的農忙時節,對於農民來說此時是一年中最關鍵的時刻又有誰會願意來參軍呢?”

阿福德帕夏的勸說非但沒有起到任何效果,反而還讓大維齊爾更加惱怒。

“我不管他們是農民、牧羊人,還是什麼其他東西。給他們穿上軍服,告訴他們是為了國家而戰、為了真主而戰、為了蘇丹而戰。

這才是那些總督該做的!

可以許諾給他們榮譽、可以許諾給他們財富,必要時可以使用任何手段強制他們入伍。

現在已經沒有時間繼續猶豫了!”

其實在這個季節搞大規模徵兵確實不是什麼明智之舉,許多家庭會因此支離破碎,田地荒蕪,糧食減產,餓殍遍地都是可以預見的未來。

在那些被強制徵召的農民眼中,如何從戰場上活著回來才是他們要考慮的第一要務,而不是什麼榮譽和勝利。

在奧斯曼帝國政府眼中造成這一切的元兇都是俄國,俄國人來了就會摧毀一切。

但在大多數奧斯曼普通人眼中奧斯曼政府才是罪魁禍首,他們很多人一輩子都生活在安納托利亞,他們甚至都沒見過俄國人長什麼樣。

事實上阿福德帕夏也不完全是吝惜民力,作為一個正統的奧斯曼人,他其實對其他非穆斯林有著很深的芥蒂。

國家這個概念在阿福德帕夏看來就是騙人的謊話,他打心底裡想的是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經過邁吉德一世的改革表面上賦予了奧斯曼帝國所有人平等的權利,但實際上某些傳統依然根深蒂固。

所謂的新軍(新秩序軍)內部就幾乎全是穆斯林,此時的新軍(新奧斯曼軍)情況稍好一些,但為了防止非穆斯林獲得力量並引發叛亂或者戰爭,大多數非穆斯林新軍依然只是一個抽象的概念。

整個奧斯曼帝國願意和基督徒並肩作戰的穆斯林十分有限,但穆拉德五世的要求顯然沒考慮過這個,他只考慮了軍事方面的可行性。

然而如果不讓非穆斯林入伍,那麼奧斯曼帝國的鄉村恐怕就會成為這些非穆斯林的天下,屆時那些失去了男人的穆斯林家庭恐怕都會變成案板上的魚肉。

而且不讓那些傢伙入伍的話,穆拉德五世頒佈的徵兵指標恐怕都難以完成。

但阿福德帕夏的這些擔憂,大維齊爾奧爾馬卻並不在乎,後者從嚴格意義上講就不是一個奧斯曼人,他也不在乎奧斯曼帝國以後會怎麼樣,他只想保住自己來之不易的生活和權力。

所以奧爾馬會利用自己大維齊爾的權力,不惜一切代價地去完成穆拉德五世的徵兵任務。

至於阿福德帕夏擔心的臨陣倒戈的問題,真正上過戰場的奧爾馬並不在乎,畢竟他們就算是想臨陣倒戈也要有機會才行。

那些斯拉夫人之間的語言並不完全互通,所謂的信任也十分淺薄。臨陣倒戈就算逃過去八成也會被當奸細抓起來,而且為了確保這一點,奧斯曼軍隊一定會派奸細去混淆視聽。

除了這八十萬大軍的指標,相應的物資配給才是更要命的東西。

奧斯曼帝國的國庫早就被掏空了,歐洲銀行家們的借款也基本已經被花光,現在除了更多的借款以外就只剩下奧斯曼帝國的面子了。

僅僅是幾個星期,奧斯曼帝國財政大臣薩迪克帕夏的頭髮就掉光了,面對著那堆積如山的賬單,以及海量需要籌措的款項,沒幾個人還能保持理智。

“大維齊爾閣下,國庫早就沒錢了。今年的稅金還沒收上來,不過即便是收上來解不了現在的燃眉之急。

一直以來我們都是從英法的銀行進行拆借,但現在他們要加息。而且貸款的細則還在洽談之中,我們的勝算不大。”

大維齊爾有些無奈地說道。

“能借多少就借多少,總比沒有強。這場戰爭我們輸不起。”

薩迪克帕夏的臉色十分難看。

“大維齊爾,我是說我們連維持日常開銷的錢都沒有了。更不要說戰爭經費了”

大維齊爾的臉色更加難看,薩迪克所言非虛,經過數百年的發展奧斯曼帝國的官僚系統已經臃腫到了一個匪夷所思的地步。

這是大家都清楚的一個頑疾,然而此時的情況絕不正常。

“薩迪克,你聽著誰再敢截留資金,你就讓他去和蘇丹說明用途,如果他說不出來個所以然就讓他閉嘴。

我們現在已經無路可退了。沒有物資就留不住軍隊,沒有軍隊就沒有國家,如果你不想下半輩子四處流亡就立刻去籌錢。

哪怕奧斯曼帝國要揹負十代人的債務,我們也一定要戰鬥到底!

相信我,俄國人是不會給我們活路的。他們攻破君士坦丁堡之後一定會像他們攻下多布羅加時那樣做。”

俄國攻下多布羅加之後由於當地人反抗激烈,俄軍進行了多次掃蕩,之後又爆發了瘟疫,俄國人又將矛頭指向了當地已經十不存一的穆斯林人口,認為他們才是瘟疫的源頭。

直到此時多布羅加的穆斯林已經完全銷聲匿跡。

薩迪克帕夏和歐洲銀行家們的談判很快就有了結果——加息5%。這是歐洲銀行家們的底線,因為此時借錢給奧斯曼帝國的風險太大了,沒多少人願意賭一賭。

“這是赤裸裸的搶劫!”

大維齊爾奧爾馬怒斥道。

“大維齊爾,我也知道,但是我們還有別的選擇嗎?”

財政大臣薩迪克無奈地說道。

書籤 上一章 <?php if($prevpage_url != ''): ?> 目錄 下一章 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