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狄大將軍耶律洪,親率二十萬大軍,犯我邊境,北境告急”
大楚國都景陵城,烏雲密佈,陰雨綿綿,剛剛散朝回去的文武百官,又不得不重新穿上朝服,向著那座皇宮大殿而去,只因那封自北境邊關,八百里加急直送兵部的緊急軍報。
大楚皇宮太和殿之上,文武百官分作兩旁站立,在兵部尚書段巖明宣讀完軍報之後,下面的百官不免暗自搖頭,各自抬眼偷瞄同僚,而皇帝楚翰端坐在龍椅上,面無表情看不出有什麼想法。
如此過了片刻,楚翰開口說道:“如今軍情緊急,眾位愛卿有何良策,儘可暢所欲言”下面卻無一人站出。楚翰眼神微眯淡笑道:“難道我堂堂大楚竟無一人有退敵之策,還是要朕向那北狄蠻夷俯首稱臣不成”。
話一說完,自然有人受不了這暗含激將之意的話語,當即便有人站出道:“陛下無需擔憂,臣願領兵抗擊北狄,顯我大楚國威”。
“不,陛下,吳將軍報國之心可嘉,可妄動刀兵,絕不是明智之舉,百姓也將陷入水火之中,何況齊燕兩國也在一旁虎視眈眈”說話之人正是大楚的丞相趙元成
“那依丞相之見有何辦法”楚翰問道
“陛下,那北狄蠻夷,依放牧搶掠為生,不守禮法,陛下可選一人為使,賞他們些錢糧綢緞,讓其退去,這樣便可免動刀兵”趙元成說完,不少人都暗自點頭,隨聲附和。
“眾位愛卿以為如何”楚翰問道,眼光卻看向殿中為首的一人,先前請戰的吳將軍站出來道“丞相大人所言在下不敢認同,若是朝廷一味求和,我們這些武人不就成了吃乾飯的”文武雙方一時之間為了是戰是和爭論起來,面對此種場景,楚翰心中有了一絲慍怒。
“陛下”一道高昂之聲,響徹大殿之上。爭論的百官頓時安靜下來,殿中一時間寂靜無聲都在等著他的話。
“依臣之見,使者是要去的”話畢殿中又是一陣喧譁,就連楚翰都有些詫異,因為他實在太瞭解說話之人的脾氣,他們既是君臣也是好友,也曾躍馬揚刀意氣風發,以他的性格又怎麼會說出主和的話。
丞相趙元成有了一絲笑容,身為兩朝元老,資歷人望在朝中無人可及“魯國公為我大楚之心,老朽佩服”趙成話未說完,便被魯國公楊文良擺手打斷
“丞相先聽我把話說完,我說一定派遣使者,是在將北狄打服之後”
“我就說嘛,楊國公怎會向北狄議和”
“是啊,是啊”
“妄動刀兵,這可如何是好”
“又要亂了”
趙元成臉色有些尷尬:“魯國公,北狄不過就是貪圖一些財物,若是起兵後果誰人了承擔”
“趙丞相,耶律洪已起二十萬大軍,難道真的只在乎那點財帛之物,何況北狄屢次犯我邊境,今日你主和,那明年北狄再犯,又當如何,難道我堂堂大楚要年年對其朝貢,以保偏安”楊文良轉身又對楚翰跪拜道:“陛下,臣願領兵出擊,若那北狄想犯我疆土,就讓他們踏著臣的屍體上過去”。
“臣等願死戰”一眾武將紛紛跪倒在地
趙元成也是一時語塞,楚翰心中略微鬆了一口氣,從龍椅上站起走下玉階,扶起楊文良道:“眾位愛卿平身,無論主戰還是主和,都是為我大楚盡忠,此戰應萬眾一心,揚我大楚國威,聽旨,封楊文良為徵北大元帥,領兵二十萬,迎擊北狄,丞相總領後勤糧草”。“臣等遵旨”
“陛下,此次出兵,齊燕兩國定會坐收漁利,必要留下足夠的兵力,以防不測,只是這樣一來邊關的兵力就有些捉襟見肘了”兵部尚書段巖明說道
楚翰看向楊文良,“陛下,可先行派遣三萬前軍,前往北境部署,另各部人馬可酌情抽調,以及在全國徵召”楊文良道
楚翰點頭道:“嗯,朕即可下旨,責令全國的兵戶工戶,徵召人力物力前往邊關”。
六部尚書各自領旨,說出各部的情況
“皇兄,臣弟也想盡一盡力”一人從楚翰身旁走出,乃是皇帝的胞弟榮親王楚懷,楊文良和趙成皆是一皺眉
“你慣於懶散,平日間想要給你些事做,你都推三阻四的,怎麼這次倒主動請纓了呢”楚翰道
“皇兄說笑了,臣弟平日裡懶散也就算了,但是此次事關國運,臣弟自然不能袖手旁觀,何況趙丞相年事已高,朝中之事又大多離不開他,臣弟願助丞相一臂之力”楚懷道
“好,難得你有這份心,那你就輔助丞相,負責大軍的後勤吧”楚翰道
楊文良微微皺眉,想要說什麼,卻被一旁的博陽侯程行正拉了拉衣角,趙元城也對他輕輕搖頭,示意不必多言!
天空依舊飄灑著濛濛細雨,散朝之後的御道之上三人並肩而行,分別是丞相趙元城,魯國公楊文良,博陽侯程行正。
“滿朝文武,誰人不知榮親王性貪,貪的厲害,讓他負責糧草,豈不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楊文良說道
“魯國公慎言,榮親王與陛下一母同胞,你罵他是狗,那陛下又是什麼”趙元城道
“好你個趙老頭,你敢罵陛下”程行正玩味道
“分明是”趙元城還想辯解,楊文良搶先一步道“我也聽見了”
趙元城手指二人,氣的鬍子都被吹起來了,隨後三人又是相視哈哈大笑起來?
皇宮城牆之外,楊文良拱手對二人深施一禮道“明日便要啟程,朝中之事便拜託二位了”說完便飛身上馬,直奔兵營而去,程行正也告辭離去,獨留趙元城一人站在風雨之中,扔掉手中的雨傘,抬起頭望向天空,任憑雨水淋在他那早已是佈滿皺紋的臉上,不知在想些什麼。
府中的僕從急忙上前道“老爺天已轉寒,受不得風雨,還是快進轎子裡去吧”
趙元城回首彎腰進入轎子中,掀起簾子,看著早已沒有楊文良身影的寬闊街道心中想道“只要我趙元城在世一日,便會盡保我徵北大軍的糧草供給,誰敢損我大楚一絲國運,我就與他拼上這條老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