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楚國都景陵城,皇宮大殿之上。
楚翰聽著兵部所稟報的戰況,不時點頭很是滿意。“嗯,魯國公為國盡忠,抵禦北狄有功,朕心甚慰,如今天氣轉寒,北境更是苦寒,大軍的糧草補給要按時送達,切不可貽誤戰機,還有那秦無雙,立下如此戰功,朕定要重重的封賞他”
兵部尚書段巖明回道“請陛下放心,從各郡徵調的糧草,以及新打造的軍械已經分批運往北境,只是”說到此處,一旁傳來一陣劇烈的咳嗽聲。
楚翰看過去關心道“老愛卿身體不適?”
老丞相趙元城捂著嘴一邊朝段巖明使了個諱莫如深的眼神一邊躬身道“老臣無恙,只是昨晚睡得晚了些,來時又吹了風而已”
“老愛卿不要過於操勞,一些瑣碎小事交給下面的人去做就行了”
“謝陛下關心,老臣食君之祿,分君之憂,一些份內之事,總該是要盡心的”
楚翰囑咐了兩句,並未再多說什麼,而是轉向段巖明道“你剛才說只是什麼?”
段巖明不知道趙元城為何要打斷自已的稟報只得改口道“臣是說,除了陸路運送,水路也同時行進,只是漕運關卡甚多,需要陛下下一道旨意。”
楚翰點頭道“嗯,此戰事關乎我大楚國運,自朕以下都要全力配合”
“臣等遵旨”
一名御史張玉常從人列中走出“陛下,北境戰況雖是可觀,但已有數年之久,拖延至今國庫損耗甚大,長此以往恐有失利,還請陛下下旨,敦促魯國公早日與北狄決戰,也好早日結束對峙”
楚翰一笑說“此事魯國公已有書信呈報朕,北狄戰力強於我軍,各種因素不易速戰”
張玉常道“既然北狄戰力遠勝於我大楚,為何那秦無雙卻能夠屢立戰功,難道就是因為他是大將軍的義子嗎?”
此言一出,滿朝寂靜,趙元城眉頭皺起,不遠處的榮親王楚懷則是一臉的冷笑。
博陽候程行正不屑的冷哼一聲說道“看來張大人是比魯國公更加知兵了”
“在下一介書生,只是就事論事,若是無視戰機,徒耗錢糧,究竟是不可力戰,還是擁兵自重”張玉常話一說完,寂靜的大殿頓時一片譁然,要說先前的話還是暗有所指,那最後這一句就是毫不避諱的彈劾了。
程行正有些玩味道“張大人雖然是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說出的話卻是直刺人心,據我所知張大人的兩個兒子都已成年,而且還頗通些拳腳,不如就將兩個兒子送往北境,也好讓他們奮勇殺敵,為我大楚盡忠,說不定魯國公會看在你張大人的面子上,也會像你所說那樣謀私,給你兩個兒子多上報些戰功。”
“博陽侯,我在說北境戰事,你扯上我兩個兒子做什麼”
程行正不屑的看著他道“怎麼別人的兒子死得,你張玉常的兒子就死不得了?”
“你”張玉常臉色漲紅。
滿朝上下誰人不知,楊文良的兩個親子,在多年前就已經為國戰死,更是直到死時都沒人知道他們是當朝國公之子,如今程行正說出這話,張玉常臉色更是難看,無話反駁。
楚翰抬手製止二人爭吵道“各位不必再爭執,魯國公之心,朕相信他絕不會讓朕失望,有勞諸位愛卿,全力配合”
“陛下聖明”百官躬身行禮,皇帝都如此說了,自然沒有誰再敢自找沒趣。
散朝之後,趙元城和段巖明二人並肩而行,與眾人都拉開了一段距離。
“老丞相,為何不讓我彈劾那人?如今我大楚十數萬將士,在邊境浴血奮戰,他們竟然還敢中飽私囊,將我大楚百姓置於何地,當真該殺。”段巖明氣憤道
“該殺?你當真以為陛下真的會殺了他們?或者你在大殿之上說破這件事,陛下迫於壓力用他們的人頭來安撫朝局軍心,那事後你段巖明應該如何自處,還是你段家百餘口人的性命,能夠撫平今日皇室所失的顏面!”
“老丞相說的,我何嘗不明白”趙元城抬手打斷他道“這件事由我來密奏陛下”
北境戰場
範江統領的右部大營,向青雲城靠攏,在昌平城等地,紮下數處營寨,分兵駐守相互策應,進可攻退可守,又有青雲城作為後援,使北狄一時之間無從下手,只能以宗武為將,率領五萬精兵形成對峙。
吳軒的左部大營,沒有城池作為依託,數次大戰以後,死傷頗重,但是能夠在連場廝殺中活下來的,都是悍不畏死的百戰老卒。
在一些無法避免,必須硬碰硬的戰鬥中,北狄與大楚雙方之間,傷亡之慘烈根本難以想象,秦無雙多次領兵突襲北狄各處,雙方互有勝負,能在北狄最擅長的騎戰中,取得有效的戰果,最是不易。
大軍所行的戰略部署,幾乎都出自於秦無雙最初的構想,各部之間並非沒有異議,即便是楊文良的弟子,深知秦無雙能力的左部大營統帥吳軒也有些擔心,好在數次爭鋒之後,取得的效果,讓各部眾將的不服情緒被略微壓了下去。
楚軍前部大營,臨時駐地
雙方寬大的形勢圖前,眾人都在不時提出自已的見解,秦無雙聽著眾人你一言我一語,雙眼看著地圖,心中不停的推演可能會發生的任何事情,眾人爭執了半天,見他卻未發一言。
“少將軍,你說句話啊,現在李勇,老伍長,還有蕭全,張山已經領兵進了東林關,只要你下令,咱們突襲耶律洪的前鋒大營,他們就會伏兵斜星谷,截殺救援的元屠等人”
“是啊,少將軍你就下令吧”眾人道
秦無雙一拍形勢圖說“要是我們構不成對北狄大營的威脅,元屠也不去救援,而是一路南下直撲青雲城,那大將軍可就危險了,咱們把兵馬都帶了出來,青雲城只剩下七八千守軍了,或者偷襲的騎軍無法撤離,被北狄糾纏住,在野外戰場平原地帶,又有多少能夠活著回來”
眾人一陣沉默,一封來自青雲城由楊文良手書的信,送至營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