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幾日艱辛的跋涉,李法良等十幾人,終於回到了湘潭。
最初,這個決策大部分人無法理解。
哪怕是李法義掏出刀子來威脅,都無法彈壓住眾人的質疑。
被逼無奈之下,李法良洩露了一點天機——
有仙人指引,這才使他們逃過了官兵的追剿。
如果說開始時眾人還有些半信半疑的話,那麼回湘潭這一路上平靜無波,似乎更加證明了仙人啟事的正確性。
不過,學習了之前的經驗,他們並沒有進入縣城,而是在周邊鄉村中潛伏下來。
透過生於斯,長於斯的人脈,李法良在幾天之內,就發展出上百人的隊伍。
當然,李法義隨身攜帶的金銀,也起了很大作用——
跟著“天命子”,不但能喝酒吃肉,還有花不完的金銀!
什麼動員口號,都趕不上擺在面前的真金白銀。
這一次,光是李家就有幾十名男丁主動報名,想要跟著李法良“辦大事”,他們也成為新一屆‘天命子’義軍的主要班底。
更令人欣喜的是,哪怕這一次李法良相對低調,可仍有人從遠方來投靠,這些人大多身手不凡,明顯有過當兵的經驗。
手下的人一多,李法良的信心又開始膨脹起來,他心中忽然冒出一個想法,要把自己失去的奪回來!
只要不和大股官軍正面對戰,他有信心再次拿下湘潭城。
想到就做,在他回到湘潭的第三天晚上,李法良率領手下新的義軍,成功攻下湘潭縣城。
按理說,陷落過一次的縣城,理應守備更加嚴密,但奇怪的是,如今的湘潭卻好像兵力匱乏,連城外駐紮的軍隊都不知道哪去了。
佔領湘潭,李法良的隊伍還是老三樣:佔縣衙,抓縣令。開倉放糧。
不過這一次,李法良又加入了一個個人專屬內容:找天尊。
沒辦法,天尊的預言已經不能用神機妙算來形容了,簡直是“天命難違”。
李法良和天尊的溝通十分順利,天尊千叮嚀萬囑咐,讓他一定要在兩天之內,離開湘潭。
只不過,唯一讓他感到不解的是,天尊讓他不要進入任何城市,也不要在路上停留。
一路向東,直抵江西。
先不說別的,單說在這條路線上最大的現實阻礙,便是擋在李法良面前的羅霄山。
高聳入雲的羅霄山,橫桓在湖南,江西兩省邊界,不但山高路陡,而且傳說山中多猛獸出沒。
自己這百來人,過了羅霄山,能剩下幾人?
李法良本想詢問其他方案,但天尊一如既往的缺乏耐心,下了指令後就不再說話。
次日清晨,李法良將起義軍所有人召集到一起,當眾發表了接下來的安排。
“羅霄山?”
李法義差點以為自己聽錯了,好端端的,去那鳥不拉屎的地方幹嘛?
“法良,如今我們兵精糧足,又佔了四通八達的湘潭。”
“無論向哪個方向,都能打下一片天地。”
“實在不行,便再回到湘潭發展幾年,未必不能組織起更大的隊伍。”
“何必非要背井離鄉,還非得走道路難行的羅霄山呢?”
李法良此時說話,已經帶上了“天命子”的威嚴和神秘感:
“無需多言,此事我主意已定,你收拾一下,和大家一起準備開拔。”
……
通訊器接通,齊泰及時將情況彙報給朱允炆。
“陛下,如今我部主力,已經將湘潭附近的官軍,引到了距離縣城以西五日路程的地方。”
朱允炆點點頭:“做得很好,接下來,你可以想辦法甩掉官軍脫身了。”
“你派到李法良隊伍中的人,可有訊息傳回來?”
“稟陛下,李法良已經決定按照指示,越過羅霄山,進入江西境內了。”
“出發時間定在今日晚間。”
朱允炆開啟衛星地圖,看了看湘潭附近官軍的佈局,點頭道:
“你的兵力擺脫追兵後,分出部分騎兵,趕在官兵之前等候在羅霄山附近,為李法良部隊引走南北兩側的追兵。”
“不可戀戰,只需贏得半日時間即可。”
“微臣明白。”
……
金陵城內,天牢之中。
遍身血痕,心存死志的鐵鉉,被剛才獄卒帶來的訊息搞得有些發懵。
他深知作為鐵桿的建文舊臣,在殿前痛罵朱棣,乃是死罪。
畢竟前有方孝孺,練子寧等榜樣,哪個不是人頭落地的下場?
但他不後悔,或者說明知必死,他也要選擇這麼做,哪怕是死,他也不願意像李景隆那樣偷生。
以死明志,是忠臣最好的結局!
只不過,事情似乎出了差錯,剛才獄卒走過來,面帶譏諷的告訴他,由於太子求情,不但鐵鉉,就連他的家人也都免了死罪。
改為充軍發配。
後面的話,鐵鉉沒有聽進去,他只是在腦海中反覆思考,為什麼朱棣單單對自己法外開恩?
朱棣良心發現?
很明顯這不可能的,像他們這種建文臣子,如今最大的價值,就是立威的祭品。
那又是為什麼呢?
正因為想不通,所以疑惑逼得他不得不一直想。
恰在此時,剛才的獄卒又皮笑肉不笑的走過來,用木棒敲了敲牢門:
“鐵大人今日喜事不斷,剛剛被赦免了死罪,又有好友來探視。”
他毫不忌諱的把玩著一塊碎銀,顯然這是他從探視之人那得來的好處。
“不愧是權臣的好友,出手忒也大方。”
很快,從遠處走來一人,待那人走近,獄卒識趣的向外面走去。
“記住,只有一盞茶的時間,可別讓我難做。”
接著微弱的光線,鐵鉉看到了一張隱藏在斗篷下的,面容蒼老的臉。
他微微一愣,試探道:
“閣下,鐵某似乎從未見過你,不知是不是哪裡搞錯了?”
老者莞爾一笑,朗聲道:“鐵大人難道忘了,你我曾經在徐州,有過一面之緣。”
這下,鐵鉉更迦納悶了,自己這一生,似乎從未去過徐州,他剛想出言解釋,老者又道:“大人真是貴人多忘事,記不得也正常。”
嘴上說著話,老者右手伸出,將一個紙團遞給鐵鉉。
鐵鉉心中一動,開啟紙團一看,只見上面寫著一行小字:
“流放路上有人救。”
下面的署名更讓他心臟猛地一跳——
王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