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科舉取消?我忽悠朱棣造反

報錯
關燈
護眼
第68章 國以民為本
書籤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書架

“老爺。”

知縣府邸,馬正找到了正在院子裡的葉謙。

“有訊息了?”

葉謙頭也不回詢問出聲。

“如老爺所料一樣,戶房典史張鵬在離開縣衙後便直接去了龔陽的府邸,隨後不久,其餘幾位典史也都紛紛感到,不過,不曾見到吳縣丞。”

葉謙聞言笑了笑:“看來這些人應該是忍不住了,畢竟本官所作的所有決定,可都算是在斷他們的後路。”

“對了馬正,你可被徵用過徭役?”

馬正點頭:“在上任知縣尚未還鄉之時,曾被縣衙徵用徭役,開墾荒地。”

葉謙點頭:“縣衙可有給糧?”

馬正苦笑搖頭:“給了,卻也沒給。”

“何意?”

葉謙皺眉。

“那次徭役,上任知縣也曾與老爺一樣,從縣衙中撥出糧食分發給徭役者,每日卻不過半升不到。”

一聽這話,葉謙心裡頓時明白了過來。

這不是縣衙摳搜,這恐怕是縣衙的一些人中飽私囊,將大部分分發給徭役者的糧佔為己有了。

葉謙沒有在說什麼,而這時候,院子外傳來吳偉的聲音。

“下官吳偉,求見葉知縣。”

葉謙朝著馬正點了點頭,馬正行禮轉身離去,不多時便帶著吳偉重新回到了院子裡。

“吳縣丞,幸苦了。”

葉謙笑到,同時讓馬正前去備茶水。

“吳縣丞,事情可有結果?”

在邀請吳偉落座後,葉謙笑著詢問出聲。

吳偉笑了笑:“葉知縣,幸不辱命,各家商賈在得知能以錢財代替徭役後,都紛紛表示願意拿出錢財,下官按照葉知縣的吩咐,讓他們明日一早前去縣衙。”

葉謙聽後,並未感覺到意外,畢竟這些事情都在他的預料當中。

“吳縣丞,喝茶。”

葉謙笑著做了一個請的手勢,吳偉隨之端起茶杯輕抿了一口,當然,吳偉也感覺到了葉謙那一直在他身上上下打量的眼神。

“吳縣丞,聽聞你乃是洪武四年的科舉進士三甲,同進士出身?”

吳偉放下茶杯,笑著搖頭:“讓大人見笑了,三甲進士,也不過如此罷了。”

葉謙搖頭:“吳縣丞倒是謙虛了,能人眾多考生中脫穎而出,又豈能說不過如此。”

“不過,這倒也委屈了吳縣丞,進士三甲,卻只是受封縣衙縣丞。”

說到這,葉謙深深看了一眼吳偉:“本官其實知曉,倘若朝廷沒有委任本官前來陽明縣,以吳縣丞的能力是很有可能成為陽明縣知縣的。”

聽到葉謙突然說起這件事情,吳偉整個人頓時惶恐了起來。

“大人莫要說這樣的話!下官可承受不起啊!”

“朝廷既然委任大人管理陽明縣,這說明朝廷看重大人的能力,下官又如何能與大人相比!”

看著吳偉這般應激,葉謙連忙笑著擺手:“吳縣丞不必緊張,本官也只是就事論事罷了。”

“吳縣丞在陽明縣也兩年有餘了吧,本官畢竟初來乍到,對於陽明縣很多事情都不是特別瞭解……”

吳偉當下明白了葉謙的意思。

“大人若有什麼想知道的,但問無妨,下官若知曉必定言無不盡。”

對於吳偉的態度,葉謙很是滿意,至少從這段時間的接觸下來,葉謙感覺的出來,這吳偉與龔陽等人並非是一丘之貉。

“本官聽聞,上任知縣在位之時,曾經在徵用徭役之後,作出與本官相同決策:給徭役者發放糧食的舉動。”

吳偉點頭:“確有其事、”

縣衙每一粒糧的支出,戶房方面都會記錄在冊,在吳偉看來,葉謙既然問出這個問題,想來應該是已經在戶房有所瞭解。

“本官在戶房看到過相關記錄,按照所記錄的,當時徭役者每日都能收到縣衙分發的一升糧食,可為何本官瞭解到的事實卻是與記錄在冊的數量有所差異?”

“後來本官曾想被徵用徭役的百姓詢問過情況,根據他們所言,當年徭役,他們實則每日領到手的糧皆為半升不到,這也便意味著,縣衙有人剋扣了百姓至少一半的糧食……”

葉謙一邊說著,一邊看著吳偉的神情變化,而讓葉謙有些驚訝的是,在自己將這事情擺在明面上說時,吳偉的臉上卻是沒有絲毫的情緒波動。

而更令葉謙沒想到的是,他原本以為吳偉不會承認這件事情,沒想到在他說完之後,吳偉卻是直接點了點頭。

“不瞞大人,的確有這些事情存在,並且,這些事情也已經屢見不鮮了。”

“不說咱們陽明縣縣衙,整個大明州府縣,哪個地方不存在這類事情呢。”

“在老百姓眼中,我們四高高在上的官,可老百姓又怎會知,我們這些所謂的官,卻是跟他們一樣。”

“大人作為七品知縣,每月俸祿不過五兩,那就更別說縣衙的其他官員了。”

吳偉說到這,無奈搖頭。

“所以,吳縣丞也曾與縣衙的其他人同流合汙了?”

葉謙此話一出,吳偉臉色一變,連連擺手:“大人莫要誤會,下官只是在闡述如今縣衙的現象。自下官來到陽明縣後,下官就未曾拿過百姓一針一線!”

葉謙聞言,沉默不語。

其實,他心裡已經相信了吳偉所說的話。

其實,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明朝時期貪官汙吏層出不窮,官員普遍俸祿低,不足以養家餬口是最為主要的原因。

就如同吳偉所言,他身為七品知縣,每月俸祿不過五兩,這聽起來或許很多,這點俸祿也的確夠葉謙一月花銷,可葉謙與其他人不同,縣衙的其他人家中尚有老弱婦孺養,僅靠每月的俸祿,根本無法維持生計。

可這就是他們剋扣百姓糧食的理由嗎?

這當然不是!

為官者是人,百姓同樣是人!

既然你是當官的,那就更應該為民著想,而不是為了自己能夠填飽肚子,就去剋扣百姓。

“本官忽然想起一句話,叫做:百姓強國家強!莆田之下,歷來王朝以何為國?”

“以朝廷?”

葉謙搖頭:“其實不然,要想朝國繁榮昌盛,百姓才是重中之重!朝廷,不過只是決策者,天下百姓方才是執行者,是他們用雙手幸苦耕作,才讓百廢待興的朝國,欣欣向榮。”

“民強,則國強!民弱,則國弱!”

聽著葉謙的一番話,吳偉心生震撼,他到未曾想這位新任知縣竟心懷如此之大的抱負。

可葉謙說的雖然在理,但他卻是忽略了一個關鍵,歷代王朝的朝廷,誰又真正在乎過百姓的生死呢……

書籤 上一章 <?php if($prevpage_url != ''): ?> 目錄 下一章 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