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革命1792

報錯
關燈
護眼
第470章
書籤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書架

新年談話之後,林盛和就召見了江南財團在議會中的代表蔡成元。

比鄰紫禁城,風景優雅的中南海內,被警衛引向總統書房的蔡成元,不無嫉妒的看著眼前的一切,這本應該是屬於他的風景。

林盛和站在了書房臺階前迎接著蔡成元的到來,這種禮遇終於讓他心裡舒服了一些,他面上堆滿了笑容,伸出雙手快走了幾步向林盛和握手問候。

看到蔡成元使用了自己這些人習慣的握手禮節,林盛和頓時心知肚明,今天的談話一定會有一個不錯的結局。

兩人在書房內坐定之後,林盛和遣走了書房內的無關人等,只剩下了自己和蔡成元兩人。

“總統先生,這是想要和成元說什麼秘密呢?居然弄的這麼慎重。”蔡成元喝了一口香片,微笑著說道。

林盛和保持著一貫的冷冽風格,看著蔡成元說道:“我希望蔡議員可以說服江南日報、新華報…”林盛和一口氣說出了10多種報紙的名稱,蔡成元聽出了這些報紙都是江南財團名下的。

“…等報刊,停止放大共和國軍隊在平叛過程中的一些小毛病。共和國將為接下去的戰爭發行一億五千萬的特別公債,希望江南財團能夠承銷8千萬的戰爭公債。”

對於林盛和提出的條件,蔡成元似乎毫不吃驚,他把玩著手中的茶盞片刻之後,才笑著說道:“共和元自三年前改革後,號稱每一共和元的含金量為1.4466克,也是英鎊的五分之一,一億五千公債相當於3000萬英鎊。

一艘新法蘭西最新式的蒸汽戰艦也不過在20-30萬英鎊之間,總統先生,你要發行這麼大數目的公債,難道是準備把戰爭推進到歐洲去嗎?”

“據我所知,光是去年江南財團在東南亞商業的偷稅漏稅已經超過了5000萬共和元,這只不過是兩年的偷稅總額而已。”林盛和平靜的反擊道。

“不,不,總統先生,沒有證據的偷稅漏稅就不是偷稅漏稅,不是嗎?共和國憲法不就是這麼規定的嗎?

就算我們有錢承購這筆戰爭公債,但是在這場戰爭中我們又能得到什麼好處呢?不管是外蒙、西伯利亞、新疆還是中亞地區,那裡都沒有我們的利益存在。

難道總統先生要讓我們白白為共和國做出犧牲,而讓您和您的北方工業獲利嗎?”蔡成元不由譏諷的說道。

“下一屆總統,我會提名你。”林盛和冷不丁的冒出了一句,這讓蔡成元差點脫手了自己手中的茶盞。

他平靜了下自己的情緒才回答道:“很抱歉,總統先生,雖然我很想為共和國的人民服務,但是江南財團並不是我一個人可以說了算的,要想這些土財主拿出8千萬共和元,除非你拿8億共和元去和他們去交換。”

林盛和沉默了許久之後,才嘆了口氣說道:“共和國將會宣佈對英國開戰,特別公債中將撥款3成作為海軍的造艦費用。並且對於英屬印度,除了個別地區之外,共和國法律將不會延伸到這一區域。”

蔡成元看了林盛和許久之後,笑容滿面的說道:“五成,並且海軍有自由裁量權。”

“四成,江南財團承購公債一億兩千萬。”

“四成,一億。”

林盛和伸出了自己的右手,蔡成元同樣伸出了手,兩人緊緊一握之後,蔡成元試探的問道:“你剛剛的提議還有效嗎?”

林盛和避而不答的說道:“共和國的總統需要陸軍的支援。”

蔡成元點了點頭,於是告辭離去。

1836年元旦之後,原本充斥著對陸軍保護民眾的無能,和作戰時不加區分對回民進行殺戮的輿論指責忽然消失了。

取而代之的卻是,回民對於漢人的屠殺,及歷史上漢人對於回民的恩義。

原本情緒混亂的共和國國民終於統一了思想,認為這些慘案的背後主使者,浩罕汗國、俄國、英國才是最大的罪魁禍首。

元月7日,共和國政府發行了1億5千萬的特別公債,公債的使用用途為,支付對三國的戰爭費用及對西北地區被屠殺人民的撫卹。

公債一出來便受到了國民的踴躍購買,3天時間內1億5千萬的公債就銷售一空了,共和國政府順勢又補充發行了5000萬公債,達到了2億。

擁有了鉅額經費的共和國政府,在元月15日推出了陸海軍擴充計劃,決定把陸軍從現在的80萬人擴充到150萬人,而海軍則增加16艘最新式樣的蒸汽鐵甲艦。

元月17日,共和國政府正式宣佈對英國及浩罕汗國宣戰。在這一天,幾名鄂倫春人在漠河河谷撿到了幾塊自然金塊,被前來勘探地理的一隊軍人所發現了。

2個月之後,漠河金礦成立了,而不少關內貧民開始在國家鼓勵下,向東北地區內陸進行移民了。

1836年元月,第二代奧克蘭男爵愛德華.勞取代了查爾斯.梅特卡爵士喬治艾德,成為了新的印度總督。

這位貿易大臣出身的印度總督,和前幾任印度總督不同,他是一名出色的行政官僚,而不是有著軍事背景的殖民地官員。

此時的印度正如查爾斯.梅特卡爵士描述的,“印度半島上每一個村社,都是一個小小的共和國,他們不需要同外界的聯絡,就能滿足自給自足的生活。

…這裡的人宗教意識濃厚,以印度教為例子,印度教徒從不認為印度是印度人的土地,而是印度教徒的土地。”

在這種種因素的影響之下,這片三四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產生了數百個王國和土邦,1652種語言,上萬個亞種姓集團,印度人並沒有自己的祖國。

英國人憑藉著印度人的這種特性,以極少的兵力統治了這片廣闊富饒的土地,但是這也同樣是共和國從該地區驅逐英國勢力的機會。

在共和國的支援下,緬甸貢榜王朝的君主孟既抵禦住了英國支援的印度土邦的入侵,並組建了一隻由共和國軍官領導的新軍。

孟既是一位非常溫和的君主,在共和國成立時,曾經受邀參加了共和國開國典禮,也是和首任總統王聰兒交好。

因此雖然蔡成元等江南財團的商人們,希望能把緬甸變成第二個東南亞,但是遭到了共和國政府的反對。

共和國政府希望能把緬甸建設成為一個可靠的輻射南亞及東南亞的後勤基地,因此不希望把溫順的孟既趕下臺,實施西方式樣的殖民統治。

而在緬甸,孟既拒絕了忠誠他的大將班都拉提出的,要警惕共和國的建議,也反對王弟孟坑提出的在英國和共和國之間維持平衡的方案。

他始終向北京展現了服從的姿態,並把自己的繼承人送往北京留學。

孟既的這種舉動,終於讓江南財團放棄了對緬甸的圖謀,而是把目標放到了更為富庶的孟加拉及印度半島。

作為最先被英國人征服的孟加拉王國,曾經是海上絲綢之路的終點,是南亞地區最為繁華的地區。

這裡的氣候和肥沃的土地養活了大量的人口,而發達的棉紡織業,又為孟加拉人帶來了豐厚的財富。

但是自從英國在1757年透過普拉西戰役奪取了孟加拉之後,這塊富庶的土地迅速衰落下去了。

英國的工業革命,需要各種工業原料,所以孟加拉的農民被迫把水稻和蔬菜換成了靛藍、罌粟等經濟作物。

而英國的工業革命第一產業就是棉紡織業,這必然造成了英國棉布和孟加拉土布的競爭。

1770年、1783年,富庶的孟加拉在英國人的殖民地經濟政策下,發生了聳人聽聞的大饑荒,光光是1770年的饑荒就讓孟加拉失去了1000萬人口。

正因為英國人對孟加拉的殘暴統治,所以江南財團的商人和海軍認為,這裡是共和國進入印度最好的入口。

當共和國海軍積極準備對英屬印度進行戰爭的時候,新任印度總督愛德華.勞,卻一改前任往東南亞方向滲入的戰略,而是把目光放在了中亞地區。

他希望英國的勢力能夠進入中亞,如此就能夠對近東造成壓力,並切斷俄國南下的通道。他此時並沒有意識到,很快印度就將面臨一場戰爭,而不列顛即將失去王冠上最耀眼的一顆珍珠。

在甘肅,匆匆趕來張掖的魏源,實質上是要求烏長風入疆支援迪化的築路部隊去的。

烏長風此時已經得到從青海傳回來的軍情,叛回已經被趕進了西北部的柴達木盆地,沿途倒斃者無以計數,估計大約不到數萬人能活下來。

烏長風隨即命令兩個騎兵師繼續追擊,3個騎兵師在青海各地進行搜尋,剩下的軍隊返回蘭州準備入疆。

12月17日,烏長風率領2萬5千人入疆,2月5日抵達迪化城下。

讓烏長風大吃一驚的是,迪化雖然有著激烈戰鬥留下的樣子,但是卻看不到一個叛民。

曾國藩在城外迎接了烏長風,並陪同他視察了迪化的情況。曾國藩簡單的介紹了下迪化的狀況,新疆六大城叛亂之後,迪化的回部也想趁機起事,被他聯合迪化其他各族平息了。

曾國藩說的輕描淡寫,但是城內一個回民都看不到的詭異現象,讓烏長風不由找人私下了解了一番。

原來曾國藩在得到六大城叛亂之後,就宴請了這些迪化城內的回部首領,在晚宴上突然下令擒拿這些首領,而護路軍當晚便攻入了群龍無首的迪化回城內。

沒有指揮的迪化回城內的回民被迫投降,並願意交出武器。在護路軍的監督下,第二天早晨,這些回民青壯在清真寺前的大廣場交出了武器,向護路軍投降。

不過曾國藩毫不猶豫的撕毀了自己的承諾,下令軍隊把這些青壯都屠戮了,並迫使迪化其他民族組成地方保安部隊,對迪化城內的回部婦孺進行清理。

書籤 上一章 <?php if($prevpage_url != ''): ?> 目錄 下一章 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