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四合院裡的火車司機

報錯
關燈
護眼
第1047章 李伯伯,小美家內鬥,天荒道歉,李愛國阻攔稀土出口
書籤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書架

翌日清晨,天剛矇矇亮,狂風捲著沙塵把天地攪成一片渾沌,臨時駐紮點卻已忙活開了。

警衛班的同志正圍著篝火搭灶,李愛國帶著野生汽車專家和何教授,蹲在地質勘探鑽井機旁做最後檢查。

這次鑽探的深度深達五百多米,遠超一般的深水井,對鑽桿的垂直度有更嚴格的要求,檢查工作應該更細緻。

直到八點鐘,排除了兩個小問題後,李愛國才從鑽架子上爬下來。

此時鐵鍋內的已經沸騰了,黃婷喊了一聲:“何教授,愛國,趕緊過來吃飯。”

李愛國走到鐵鍋旁,當時就有幾個勘探隊員站起身打飯,有個還拎起水壺幫他沖洗了手上的機油汙漬。

何教授看到這一幕,心中一陣唏噓。

他太清楚這些勘探隊員的性子了,也知道要想獲得他們的尊敬有多麼困難。

今天要正式開始鑽探了,飯食比前兩次多了一倍,每個人還額外領到了一包泡麵。

這泡麵是野生汽車專家帶來的那批。

來到九一五後,他原打算自己改善生活,後來不知為何主動交給了九一五。

李愛國把調料包撕開,抖進麵餅袋裡,揉碎了捏起一撮塞進嘴裡。

鹹香混著油脂味在舌尖炸開,趕緊就著幹餅粥喝一大口,美滋滋!

吃飯得速戰速決,風裡裹著沙礫,稍慢一點就滿嘴沙子。

眾人蹲在乾枯的紅柳樹後面,三下五除二扒完早飯。

唐光武站到隊伍前面。

“今天的活兒這麼安排:愛國同志帶倆老勘探員和劉教授掌機器。我帶八個人清巖芯,老何你領人守著儀器,鑽出來的石頭片兒都得過一遍。”

他頓了頓,目光掃過眾人:“都記著,鈾礦是國家的寶貝,這一鑽關係到咱能不能摘掉‘貧鈾國’的帽子!都得拿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勁頭來!”

說完,他看向李愛國:“愛國同志,你給大夥鼓鼓勁?”

李愛國點點頭,站起身,目光在隊員們被曬得乾裂的臉上掃過。

“唐隊長安排得周詳,我就強調一條,安全!‘生產必須安全,安全促進生產’,這是鐵規矩。跟大自然較勁,咱得有股子韌勁兒,但絕不能蠻幹。”

“記住,咱是為國家找礦,為人民爭氣!勝利,一定是咱們的!”

說完,李愛國抄起插在地上的紅色旗幟高高舉起:“出發!”

“出發!”

“出發!”

“出發!”

喊聲在風沙裡滾過,漫天黃沙中,唯有紅色旗幟最為顯眼,隊員們扛著工具,跟著紅旗朝鑽探點走去。

....

李愛國造出來的這輛勘探鑽井機已經採取了半自動化的操作方式。

按下按鈕,鑽機的桅杆在液壓油缸的驅動下緩緩豎起,藉助銷軸與底盤鉸接處的旋轉,完成90度翻轉,穩穩鎖定在垂直作業位置。

頂部的天車滑輪組與底部的轉盤中心精準對位,李愛國檢查了偏差不超過1毫米。

“啟動轉盤驅動系統!”

三級齒輪減速箱隨即發出均勻的嗡鳴,轉盤開始旋轉,帶動鑽桿下端的三牙輪鑽頭緩緩接觸地面。

“給進壓力!”

隨著李愛國的指令,進給油缸透過鏈條傳動拉動鑽桿下行,壓力錶指標穩定在設定值,鑽頭的合金齒刃切入砂岩地層,岩屑透過鑽桿內壁的螺旋排屑槽被不斷帶出。

旁邊等著處理岩屑的勘探隊員瞪大眼睛,不敢置信,要知道他們以往鑽探危險不說,還慢。

“這才一根菸的功夫,就鑽了七八米了。”

“可不咋地,這叫大型機器。”

“嘖嘖,要是有了這玩意,咱們也不用再撅著屁股鑽地了。”

“咱們還可以擴大勘探區域。”

勘探隊員們議論紛紛,勘探其實跟釣魚差不多,選擇合適的勘驗點就是在打窩釣魚。

現在有了探勘鑽井機等於是擁有了一張漁網。

半個小時鑽了一百多米,李愛國停了鑽,讓野生汽車專家檢查扭矩。

唐光武帶人將岩屑清理過來,何教授也開始忙碌了起來。

經過初步檢查,這裡的岩石為灰白色粗-中粒長石岩屑砂岩。

這種岩石具連通性好、粒度粗、碎屑含量高、雜基含量低及孔滲條件好等特點。

這也從初步證明了李愛國砂岩鈾礦的滲透理論。

“底層呢?”李愛國也趁機休息一會。

“屬於中侏羅世岩石底層,具體情況還缺少資料,需要繼續鑽探。”何教授拿著儀器進行了簡單的分析。

他面色平靜,心情卻已經有些激動了,中侏羅世距今大概有1.67億年,屬於中生代中期。

在該時期,大陸地殼上的縫生成了大西洋,非洲開始從南美洲裂開,而印度則準備移向亞洲。

由於地質活動頻繁,也是各地球造礦的主要時期。

鑽探的速度很快,最關鍵的是控制鑽壓與轉速,防止井斜和激動壓力過大。

直到下午兩點鐘,何教授才在砂岩中發現了鈾礦。

“愛國,接下來要慢一點。”何教授看到指標數發生變化後,衝著李愛國激動的喊了一聲。

李愛國明白接下來的鑽探關係到探查清楚底層鈾礦的深度和鈾礦的含量了,採取了逐進的方法。

簡單來說,每鑽探十厘米就會提一次鑽,由何教授對樣本進行檢查。

十厘米,二十厘米.....鑽探到一米處,何教授迫不及待的提取了樣本,看到指標的資料,整個人立馬來了精神。

“一米深的砂岩由礦層,已經具備大規模開採條件了。”

那些勘探隊員們此時也都歡呼了起來。

此時已經接近傍晚,考慮到夜間作業的安全性,唐光武透過電報將情況彙報了勘探局。

勘探局的領導在回電中對他們的工作表示祝賀,要求繼續鑽探。

第二天,鑽探工作繼續。

今天由於全部採取了逐進鑽探,李愛國還需要等著何教授分析完資料,鑽探速度更慢了,只鑽探了不到兩米。

但是,這兩米的岩層,全部都蘊含了鈾礦!

何教授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重新對今天的岩石樣本進行復測,一直到晚上九點鐘,才最終確定了這個事實。

滴滴答答...雖已經是半夜,唐光武卻絲毫不顧及部委的領導已經休息了,直接將情況彙報了上去。

“五百米下方,一條深度高達兩米的鈾礦層?”勘探局的領導也被這個訊息驚住了。

雖然目前並沒有進行大規模面積勘探,但是如此深的礦層不可能只是一條線。

“你們繼續探勘,我馬上組織人員前去支援。”勘探局領導覺得這可能是一條大型礦脈,連夜召集地質專家進行分析。

第三天,鑽探深度依然是兩米。

兩米的砂岩層,全都是鈾礦!

足足四米的鈾礦層!

何教授現在已經有些麻木了。

他原本以為自己站在一塊黃金上方,現在明白了,下面是一塊金礦。

“老何,電報還發嗎?”唐光武的心情有些忐忑起來,他總覺得自己好像是在做一場美夢。

“發,怎麼不發,沒看到愛國同志還在檢查鑽井機嘛!”何教授看著那個忙碌的身影,眯起眼睛。

難道真如李愛國所言,這下面有一個百萬級鈾礦?

何教授也聽李愛國在審訊中提到過此事,本來以為只是為了嚇唬野尻,現在的結果卻逐漸證實了這點。

勘探局在接到四米鈾礦層的電報後,領導再也坐不住了,如此大規模的鈾礦已經超過了勘探局的處理許可權。

他將電報放進檔案包中,站起身:“備車,去計劃指導委員會。”

....

“愛國他們已經抵達戈壁灘,開始鑽探了?”地質工作計劃指導委員會張副主任見到勘探局領導,笑著問道。

“他們取得了重大成果!”

聽到這個,張副主任本來還沒在意。

九一五勘探隊雖歸勘探局直屬管理,級別卻很高,搞出點成績來不算什麼。

“彆著急,一把年紀了,怎麼沒點穩中勁兒。”張副主任是勘探局領導老上級了,趁機教育他兩句。

“是是是,老領導,我確實太激動了。”勘探局領導接過搪瓷缸子喝口茶,然後才緩聲說道:“九一五剛發現了一個深度高達四米的鈾礦層,目前鑽探還在進行中。”

“噗嗤....”張副主任正喝了口水,聽到這個訊息,差點嗆住,茶水灑了一桌子。

他也顧不得收拾,瞪大眼問道:“這麼重要的訊息,你怎麼現在才彙報?”

“.......領導,是您讓我穩重點。”勘探局領導覺得委屈。

“......”張副主任覺得勘探局都是一幫子石頭蛋,一點都不知道變通。

不過此時他也顧不得這些了,揹著手在辦公室內走來走去。

“四米深的鈾礦層,隨著鑽探深入,深度還可能增加.....不行,這事兒實在是太大了,我得馬上彙報給李教授。”

提起李教授,勘探局領導也激動了起來。

這位可是國內地質方面的大佬,其創立了地質力學,併為石油工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除了擔任地質工作計劃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外,李教授還身兼數職。

學部委員(後改稱院士)、地質力學研究室主任、原子能委員會主任、科學技術協會主席。

近些年,李教授因過度勞累身體越來越差。

現在除了日常管理工作,還要關注地震預測、預報以及地熱的利用等工作中去。

所以指導委員會只有在有了重要發現的情況下,才會彙報給李教授。

李教授正在上面參加重要會議。

接到電話後,李教授向上面請了個假。

“老李啊,要注意身體啊,有些事情該交給年輕人的,就交出去。”上面的幾個老領導看到李教授急著趕回去,勸說道。

“現在指導委員會那邊的工作已經交給老張負責了,只是這次有了重大發現,我得趕回去。”說完,李教授乘上專車離開了。

那幾個老領導都覺得奇怪,沒聽說最近一段時間有什麼重要的勘驗任務啊?

李教授回到指導委員會後,立刻召開了大會,在會上聽取了張副主任的彙報。

“九一五勘探隊傳來的訊息可靠嗎?”李教授很謹慎的詢問。

“絕對可靠,這次勘探工作雖由九一五隊負責,現場的主力其實是前門機務段的同志,另外還有氣象站的同志跟著。”

聽到這個,李教授覺得奇怪了,詢問前門機務段的同志為何跟勘探隊摻和在一起。

張副主任把地質勘探鑽井機的情況彙報了一遍。

“鑽井機?這是個好東西啊,難怪在短時間內,能鑽探五百多米深。李愛國這個名字好像有點熟悉...”李教授點頭。

“就是前陣子研究出盾構機的那一位火車司機。”

“難怪能搞出這麼個好東西。”其他的領導連連點頭。

張副主任此時又接著說道:“這次他們的成果不僅只有這點,還發現了小鬼子勘探隊,鬼子也盯上了戈壁灘的鈾礦,只是找錯了地方。”

此話一出,領導們眼中的疑惑頓時消失了。

小鬼子雖然壞,卻一點都不菜,要不然咱們也不能打那麼多年。

輕視小果子,就是褻瀆先輩的努力。

“看來李愛國的砂石鈾礦理論有點東西。”

“這次說不定真可以找到大規模的鈾礦。”

“九一五勘探隊側重於勘探,理論知識薄弱了一點,我建議咱們立刻派出地質專家前去支援。”

聽到議論聲,李教授沉思片刻後,站起身道:“我去吧。”

“教授,您的身體....”張副主任嚇了一跳,要是李教授出了問題,那可是大事兒。

“我的身體沒關係,目前國內的地質專家中,只有我的研究領域跟砂岩鈾礦理論接近。”

其他的領導還要勸,李教授擺擺手:“各位,我是搞地質研究工作的!要是為了自己安全,待在辦公室裡面,那還怎麼搞研究?!”

聽到這個,那些領導們也知道李教授下定了決心,沒法勸說了。

此次前往大西北,李教授聯絡了一批國內一流的地質學專家,目的就是為了搞清楚砂岩鈾礦理論,然後以理論為指導,預測鈾礦的規模,提出開採規劃。

那些地質專家得知在戈壁灘內出現了打破常識的鈾礦後都很感興趣。

西南地質調查所的黃教授表示三日後抵京。

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的陳教授正帶隊在邊疆進行自然資源綜合考察,由趙教授帶了三個學生參與行動。

地震局地質研究所也派了兩個專家參與進來。

京城地質學院、成都地質勘探學院、東北地質學院等七八個教授也趕來了。

在李教授的號召下,一支由二十多位學者專家組成的專家組很快組建。

這是國內少有的大規模地質研究行動,指導委員會按照規定彙報了上去。

農夫那邊也正打算派人前往大西北接應李愛國和老貓,得知此事後,提出了由氣象站的同志護送李教授和專家組。

五天後,一架運輸機從南苑機場起飛,直奔大西北。

****

李愛國是在鑽探現場得知專家組到來的訊息的。

看到一輛輛卡車從遠處駛來,卡車上面還架著輕機槍,李愛國就知道來者的身份非同一般。

由於專家組的規格很高,氣象站和勘探局都沒提前跟這邊通氣。

李愛國並不清楚對方的身份,於是衝著野生專家喊了一聲,讓他趕緊去通知老貓。

老貓正帶人在洞穴內清點小鬼子留下來的東西。

得知訊息後,帶著氣象站的同志趕了出來,跟李愛國一起在不遠處設下了哨卡。

等卡車逐漸靠近,李愛國拎著手槍走了出去,站在了車頭前方。

卡車咔持一聲停下來,一個年輕的小夥子拿了份檔案跑過來,衝著李愛國敬了個禮:“愛國同志,咱們又見面了。”

李愛國認得來人是氣象站第三行動的隊長,暗暗鬆口氣,回了禮,詢問情況。

“您看看這個。”

接過檔案,李愛國只是看了兩眼,就被這支專家組的規格驚住了。

可以說,要是專家組出了問題,那國內的地質勘探工作至少要倒退五年。

難怪農夫那邊會如此謹慎。

此時一個身穿灰色中山裝的老教授已經走下了車,隔著滾滾煙塵,李愛國依然一眼認出了他。

跟電視上相比較,現在的李教授要年輕一些,不過頭髮已然花白。

身上穿了藏藍色的中山裝,走起路來腰桿子挺得很直,不像是個教授,倒是有點軍人作風。

“你就是李愛國同志吧。”李教授走上前,上下打量李愛國,伸出手點點頭道:“果然是英雄出少年啊。”

李愛國握住手,有些激動:“李教授,我是在向您學習,您曾經告訴過我要做一個敲打石頭的人。”

“敲石頭?”李教授明顯有些愣住了。

李愛國道:“這是我在一本連環畫上看到的,上面有您當初拎著地質錘,揹著揹著裝石頭的口袋,搞地質勘探的內容。”

李愛國倒沒有忽悠,這本名為《地質學家李四光》的連環畫現在還放在家裡的書櫃中。

李教授此時也搞清楚是怎麼回事兒了,笑了兩聲:“美術社的同志可能曲解了我的意思....我當時確實只是在敲打石頭而已。”

李愛國:“.......”

他覺得李教授要是參加後世的考試,遇到跟李教授有關的短文閱讀,肯定不及格。

閒聊幾句,兩人的關係很快拉近,李愛國覺得李教授平易近人,就像是鄰家叔叔。

李教授則覺得李愛國身上有股工人獨有的質樸,腦袋瓜子也特靈活。

“走走走,帶我去看看你的地質勘驗鑽井機。”

幾人走過山坡,李教授立馬被高大的鑽井機所吸引,他圍著轉了一圈,感覺到自己就像是站在一座鐵塔之下。

“當年我在英國留學的時候,曾見過類似的鑽井機,只是體型沒有這個大。”

“原理基本上一樣,主要是鑽探的深度不同。”李愛國介紹了鑽井機的效能。

此時劉教授正在旁邊檢驗礦石,看到李教授走過來,連忙迎了上來。

“李教授,您來了。”

“老劉啊,咱們又見面了,目前情況怎麼樣?”

“鑽井工作基本結束,我們已經確定了,戈壁灘下方五百米處,有一條深度高達八米的砂岩鈾礦層。

鈾礦主要是岩屑長石砂岩,碎屑約佔全巖總量的90%,以接觸式膠結為主,孔隙式膠結為輔,鈾以吸附狀態為主,氧化鈾含量可達1%-3.46%。”

“1%-3.46%?!”此時不但是李教授震驚了,就連身後的十幾個教授也有些失態。

鈾是一種重元素,它主要在超新星爆發等極端天體物理事件中形成,化學性質活潑,容易與其他元素髮生反應,形成各種化合物。

這使得鈾在地球表面的遷移和富集過程變得較為困難,難以形成大規模的高品位鈾礦。

地殼中鈾的平均含量約為百萬分之二點五。

而712鈾礦的平均丰度也只有1.28%。

丰度越高,代表著開採成本越低。

特別是目前這片區域的深度為五百米,如果存在大面積鈾礦的話,將來可以建成露天鈾礦場,成本將會進一步降低,採礦的難度係數也會降低。

“好好好,愛國同志,老劉,你們這次可算是立了大功了。”

李教授是個實幹派,在抵達戈壁灘的第一天,就展開了工作。

工作分為兩方面,一方面是李教授帶著那批專家學者根據鑽探出來的岩石樣本,分析內部結構和成因,以此來推測鈾礦的規模。

另一方面是李愛國帶著鑽井機在附近繼續鑽探,用實踐來確定鈾礦的位置。

這個時候,地質勘探鑽井機的優勢就顯現出來了,可移動,鑽探速度快,可持續工作。

僅僅是一個星期的功夫,就在附近鑽了三十多口地質勘探井。

井的深度不一,從幾百米到一千多米都有,但是可以確定一點,鈾礦層的深度都平均在8米左右。

李愛國還在一口井中取到了瀝青鈾礦的樣本。

李教授將瀝青鈾礦進行了詳細分析後,匯總了資料,召開了座談會議。

帳篷內,李教授先是做了總結:“目前可以確定的是,鈾礦成因跟李愛國同志預測的差不多,成礦過程複雜,分為多個階段。

目前可以確定的有沉積預富集階段、古層間氧化淋濾階段、後生二次還原階段。

該礦床的形成機制體現了沉積-構造-流體多要素協同作用。

其低溫熱液成礦特徵與礦物學證據進一步佐證了多階段成礦演化過程。”

譁!

現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野生汽車專家站在後面,撓撓頭小聲問道:“這些說明了啥?”

劉教授激動得攥了攥拳頭:“咱們發現了一條充滿了鈾礦石的河流!”

.....

書籤 上一章 <?php if($prevpage_url != ''): ?> 目錄 下一章 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