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八百里急報!”
最近唐天坐鎮長安,如大腦一般指揮著各部行使職能,整頓吏治,充盈國庫,雖然很忙碌,但卻也很充實。
每天忙碌過後,回家之後還能享受王府優渥的生活。
但是這一切愜意,隨著北方邊塞的一份急報戛然而止。
涉及軍事問題,這急報被送到京城後,並沒有第一時間送到兵部,而是送到了唐天府上。
“怎麼回事?什麼事如此慌張?”唐天皺眉問到,心中有些不祥的預感。
“殿下!我從馬邑而來!半個月前,突厥人突然大隊人馬衝入馬邑,殺死近萬軍民,劫掠大量物資,然後揚長而去!七天前,突厥人再次劫掠馬邑,殺死五千將士,擄走大量物資錢財,還擄走三千百姓!”
“什麼?”唐天一拍桌子站了起來,“突厥人被我擊敗不久,怎麼敢再度來犯?”
“殿下!原本突厥忌憚您的神威,甚至都不敢靠近馬邑。但是自從北方几個大世家和突厥人恢復互市,以糖品交換了大量的物資之後,突厥人便盯上了我們的糖品!”小兵一臉悲憤,“糖品,給那些世家帶來了極大的零利潤,百姓只得了少許的辛苦錢,卻要背上被殺戮、擄掠的危險,馬邑數萬軍民,就是因為糖片而死的!”
富民強國的糖品,居然被一個小兵說成坑害百姓的禍根,唐天差點就忍不住爆發了。
但是他很快就想到,這可能不只是這個傳訊小兵的心聲,更是廣大邊民共同的認識!
“好了,本王已經知道了。糖品雖然給馬邑軍民招來了災禍,但是馬邑守軍疏於防範也是事實。你先回去,本王整備軍馬之後,就會殺到馬邑,出擊突厥,為馬邑死去的軍民討個說法!”唐天恩威並施,很快打發了這個小兵。
小兵走後,他立刻進宮見了李治,又把李靖喊來,把事情簡單說了一下。
“居然有這種事?”李治一臉不信,“東突厥不是剛被大哥你打殘了?怎麼可能又有膽子來犯境?”
李靖也是一臉狐疑。
唐天卻沒有多少懷疑:“這就是暴利的厲害之處。你們想想,我們的一斤糖就能換突厥人兩三匹戰馬,這樣的暴利,就是我們都要為之瘋狂,更不要說貪婪成性的突厥人!我和你們通個氣,你們趕緊派人去馬邑核實一下訊息,同時準備兵馬糧草,我儘快把商部的事情交接一下,如果馬邑確實遭到突厥人的侵犯,我要立刻出徵!”
唐天的一句話,讓李治和李靖都忙了起來。
李靖從各地的府兵中大量抽調士兵,往太原方向集結,李治則在朝會上命房玄齡和杜如晦幫助合併後的商部,籌集糧草。
府兵制之下雖然士兵們要自備糧草戰馬,但是為了應對突發情況,朝廷也要額外準備大量物資,用以保障大軍的周全。
唐天迅速寫了好幾封信件,讓謝家、段家這兩個商部大族不要盲目擴大貿易,以馬邑的事情告誡他們潛在的威脅,同時言辭之間隱隱地警告這兩大族,告訴他們不要濫用手裡的職權,為禍鄉黨,更不要暗中搞小動作,私吞朝廷利潤。
謝家和段家是唐天最倚重的家族,這兩個家族因為自身獨特的背景,在製糖、胡椒兩個方面扮演者別人無法替代的作用,唐天不想他們出了什麼問題,逼得不得不處理他們。所以,經常性的敲打,是很有必要的。
除了交代這兩族事情之外,他還去信給守備敦煌的段志玄,命令他多派探子,在西域諸國、西突厥各部刺探軍情,並且明確命令他的兒子段瓚加強玉門關的守備。
“再丟玉門,全家自盡!”這是唐天給段志玄信末寫的一句話。
對於鎮守吐蕃的劉仁軌和蘇定方,唐天也去信一封。蘇定方是名將,又有許多功績,留在吐蕃這種地方,很是不公平。劉仁軌為官也頗有名氣,雖然被唐天許下永封吐蕃的富貴,但畢竟這是偏僻的吐蕃。為了讓他們安心守土,經常去信安撫也是必要的。另外,他在信裡也提到,吐蕃現在被他大肆殺伐一頓,可能在西南方向防禦大食方面缺少兵力,所以,提醒蘇定方多打探大食的動向,發現不對勁,早做準備。
王府這邊的事情兩天之內幾乎都處理完畢,商部和戶部合兵後,也成為六部之一,歸左僕射所管。這樣一來,雖然商人生性貪婪,但是有上層官員,又有李治不時地監察,也不至於出現大亂子。
在房玄齡等人的配合下,朝廷以略高於市面的價格,從各大世家收購了大批糧草,隨著從各個衛府抽調計程車兵,一起暫時囤在太原。
幾天後,去馬邑核查訊息的兵部官員回來,個個面色凝重:“馬邑確實被突厥人多次劫掠,現在馬邑周圍的村落已經被突厥人盡數擄走,原本囤積在馬邑的諸多糖品,也被突厥人劫掠一空!甚至我們到了馬邑的時候,還能看到突厥人散騎在城外來回逡巡,窺視城中虛實!”
李治氣得拍案而起:“這幫突厥人怎麼如此喜歡反覆?這才安分了多久,就再度忍不住來挑起紛爭!”
“突厥人原本就是一群言而無信、喜歡追逐利益的暴徒。當年和高祖數次結盟,卻屢屢背叛,年年扣關劫掠。太宗登基不久,突厥人便趁機入關劫掠,陳兵渭水,要不是被太宗做疑兵嚇退,長安城都要被突厥攻陷!”李靖無比感慨地說到。
不過,房玄齡卻眉頭緊皺,目露疑惑:“突厥諸部以阿史那族最為強盛,自從阿史那部被聖王屠戮滅族之後,沒聽說草原人重新推出新可汗,按說他們此時應該要麼進入了休慼時期,要麼陷入了爭奪汗位的內戰,怎麼會一直在邊境上逡巡不走?”
房玄齡這麼一說,李靖也有些疑惑:“馬邑一帶的守軍都是徐世績的部下,徐世績雖然不常在前方,但是馬邑守軍必定是精銳中的精銳,怎麼會被突厥劫掠成功,還是兩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