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梁城。
既是為救濟饑民,也是為甘夫人肚裡的孩子祈福,劉備帶著陳到等人親自在城外量鬥發米。
大漢太尉親自在城外量鬥發米,這是極為罕見的。
劉備也不是作秀似的佯裝發米,而是實實在在的身體力行,一邊量鬥發米,一邊安撫前來領米的饑民。
自早到晚,連續十日不曾間斷。
或許是真有上天在眷顧劉備,在量鬥發米十日後,劉備得到了緊急傳訊:甘夫人要生了!
驚聞訊息的劉備,在親衛以及饑民的共同催促下,匆匆策馬返回府邸,等了半個時辰後,劉備終於見到了在產婆手中哇哇大哭的胖兒子。
劉備今年四十六了,年近半百才得子,喜得劉備熱淚也忍不住流下。
“禪!以後你就叫劉禪。”
劉備抱起胖兒子,語氣中充滿了關切和堅定。
不同於後世附加的封禪永理政治噱頭,劉備這會兒給胖兒子取名禪,單純的只是希望劉禪今後能安寧免災。
早年的劉備,顛沛流離、屢喪家眷,故而劉備對劉禪最大的期望就是:活著長大,然後活久一點。
禪,即祭天也,這是劉備在向天祈福。
“太尉,還得取個小名。”產婆先是恭喜了劉備,隨後又提醒道。
漢時常會在取大名後再取小名,大名往往帶有特殊寓意,如劉備擇選“禪”時是希望劉禪能活得久,不要因為戰亂而夭折。
而小名就不太講究,既不追求文雅又多選用日常可見的簡單用字,以便於稱呼和記憶。
就在劉備苦思冥想時,一聲清脆的落地響聲傳入耳中,正是量米用的米鬥。
原來劉備方才走得太匆忙,竟忘了將米鬥留在城外,反而還將其帶回了府邸。
這聲清響也開啟了劉備的思路。
“就取小名為‘阿斗’吧。”劉備哈哈大笑。
雖然阿斗這小名在後世附加了甘夫人夜夢吞北斗而孕的天象正統以及因“樂不思蜀”而牽強附會的“愚笨”含義,但在此時,也只是一個老父親對兒子的親暱稱呼。
劉備喜得一子的訊息也在快速的向青冀幽並徐及雍涼等地流傳,對劉備麾下文武而言,這也是件值得同慶的大喜事。
跟著劉備求前程的文武,也怕劉備的基業沒人繼嗣。
若劉備一直沒兒子而劉備又遭逢意外,即便有明面上天下第一的勢力也會子啊劉備死後分崩離析。
可劉備有了兒子就不一樣了,只要劉備的兒子還活著,劉備的基業就不會散。
故而在得知劉備喜得一子的訊息後,眾文武懸著的心也沉穩落地了。
遠在關中的諸葛亮,更是興奮得當即就手書一封《出師表》,等寫完後才發現劉禪還只個襁褓中的嬰兒,隨後又在書童王基錯愕的眼神下將《出師表》收好。
不論後世人怎麼評價劉禪,在諸葛亮眼裡,劉禪在外人面前是君在私底下猶如親兒子一般。
在白帝城託孤後,諸葛亮後半生的心血都灌注在了劉禪身上,教劉禪讀書、教劉禪理政、教劉禪用人等等。
雖然劉禪不如劉備一般果敢英勇,但卻真真切切的將諸葛亮視為“相父”,在人品上挑不出毛病來。
誹謗自己的走程式後再殺,誹謗諸葛亮的直接殺。
更有戲言稱:若曹操在劉禪麾下當丞相,都只會想辦法將最賢慧的女兒送給劉禪,然後當個名留青史的忠臣。
‘如今主公有了子嗣,大勢已成,只需再隱忍兩年,亮就可助主公徹底蕩滅曹賊。’諸葛亮目光灼灼。
自益州北伐雍涼,很難;可自雍涼入益州,諸葛亮對大路小路都知之甚詳。
光是繞過陽平關的羊腸小道,諸葛亮都知道三條,而曹操雖然取得了益州,卻未必比諸葛亮更熟悉路徑。
這是事後諸葛亮的絕對地理優勢。
即便是智如賈詡、郭嘉,也斷然猜不到諸葛亮從沒去過益州的徐州人能對益州地理瞭然於胸。
然而時局變化,也不會事事順心。
曹操在益州整頓一年後,也有了出益州的念頭。
不過曹操並沒打算走漢中北伐雍涼,而是將目標定為了荊州的劉表。
一來雍涼有諸葛亮引關羽張飛趙雲黃忠馬超及數萬步騎精銳坐鎮,曹操並沒有必勝把握;二來劉表跟孫權有殺父之仇,若打劉表,孫權必不會阻止。
而結果也如曹操預料。
殺父之仇,不共戴天,兼之位居高位後的膨脹也讓孫權篤定可以借曹操之力滅掉劉表後再製衡曹操。
故而當得知曹操屯兵白帝城欲攻荊州時,孫權不僅沒有派人止戰,反而還趁機要挾劉表,讓劉表自縛來許都,或可免死。
孫權想的是:曹操去打劉表,劉表為求保命向孫權請降,如此一來,不僅能報父仇,荊州也能唾手可得!
然而孫權低估了劉表的名士自尊心。
割據荊州近二十年又名列八俊的劉表,連袁術都瞧不起,更遑論袁術麾下一戰將的兒子。
哪怕孫權如今當了大將軍,在劉表眼中也如同沐猴而冠的猴子一般,是個上不得檯面的出身。
自縛去向孫權請降,劉表寧可戰死。
劉表直接將孫權派來的使者斬殺,隨後採納蒯越之計,派文聘將諸葛亮、龐統、徐庶等人的家眷送至徐州陳登處,以此方式來換取劉備出兵。
蒯越此計,不僅讓劉表路走寬了,也讓蒯氏路走寬了。
荊州到河北路途遙遠,遷徙途中容易出事故,兼之諸葛亮等人又忙著穩定諸縣,也無法分身去將家眷接到河北。
故而眾人家眷也一直留在荊州接受劉表的庇護。
此番劉表不滿孫權態度而專門遣大將文聘護送眾人家小,又請陳瑀陳登提前派兵接應,將眾人家眷安然送到了徐州,這無疑是對諸葛亮等人的大恩。
兼之諸葛亮與劉表也沾親帶故,劉備又是劉表同宗,劉表有難,不論是諸葛亮還是劉備都不可能坐視不理。
得到陳登緊急傳訊的劉備,登時大怒:“孫權小兒,與虎謀皮,竟妄想借曹操之力滅掉劉鎮南,我又豈能坐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