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破案:開局拉滿神探技能

報錯
關燈
護眼
第173章 你讓我看到了刑偵的新可能
書籤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書架

聽到這句話,李旭、王佳、小汪、方妍四個人瞬間愣在那裡,空氣彷彿在這一刻凝固了。

尤其是李旭和王佳這兩位經驗豐富的刑警,他們的震驚之情比其他人都要強烈。

對於這個沉寂多年的懸案,他們曾經投入了無數個日日夜夜進行研判,不僅多次參與專案組的案情分析會,還無數次冒著風雨來到這個已經被封存多年的現場進行實地勘查。

可以說,現場的每一個角落都深深印在他們的腦海裡——從客廳地板上那道細微的劃痕,到臥室牆角處幾乎不可見的指紋。

從陽臺欄杆上殘留的纖維組織,到廚房水槽下方那處被忽略的汙漬。

即使現在不翻閱任何案卷資料,他們也能在腦海中完整重現整個現場的立體影象,甚至能準確說出每一處物證的具體座標位置。

這種對案件的熟悉程度,是經過數百次反覆推敲才形成的職業本能。

正因如此,當他們聽到姜東的發現時,內心的震撼才格外強烈。

一個被他們如此細緻勘查過的現場,一個被無數專家反覆研究過的案件,怎麼可能還存在未被發現的痕跡?

而且這個痕跡竟然如此明顯——就在那個空蕩蕩的衣服架上。

李旭的太陽穴突突直跳,他下意識地攥緊了拳頭,指節因為用力而發白。

王佳教導員的眉頭緊緊皺起,在額頭上刻出幾道深深的紋路。

“這...怎麼可能?“

李旭喃喃自語,聲音裡充滿了難以置信。

他的目光死死盯著姜東手指的方向,腦海中飛速閃過這些年來看過的每一份現場照片、每一份檢驗報告。

王佳教導員則保持著職業的冷靜,但微微顫抖的指尖暴露了她內心的震動。

他深吸一口氣,用略帶沙啞的聲音問道:“你確定嗎?姜東。“

就在這短暫的沉默中,兩人的專業素養讓他們迅速調整好狀態。

他們幾乎是同時“啊“了一聲,身體不約而同地向前傾去,目光聚焦在姜東所指的位置。

那個普通的衣服架看起來毫無特別之處,但在兩端連線處,確實有幾處不起眼的暗褐色斑點。

這些斑點與金屬表面幾乎融為一體,若不是特定角度的光線照射,很難被發現。

作為從業多年的刑偵專家,李旭和王佳立刻意識到這些斑點的特殊意義。

血跡的顏色變化規律在他們腦海中清晰浮現。

新鮮的血液總是呈現出鮮豔的紅色,但隨著時間推移,血紅蛋白會發生一系列複雜的化學反應。

在暴露於空氣24小時後,鮮紅色會逐漸轉為暗紅。

48小時後開始呈現褐色;一週後變為深褐色。

而經過數年時間,最終會固定為這種暗褐色的狀態。

眼前的這些痕跡,從其顏色和附著狀態判斷,至少已經存在三到五年,與案件的時間線完全吻合。

更令人震驚的是,李旭和王佳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眼中讀出了同樣的確認。

在堆積如山的案卷材料中,在數以千計的現場照片裡,從未有任何一份報告提到過這個衣服架上的可疑痕跡。

這個發現就像一道閃電,瞬間照亮了案件偵破的新方向。

就在兩人滿臉驚愕、面面相覷之時,小汪快步走近。

他俯身仔細檢視了地面痕跡後,眼睛頓時亮了起來。

小汪直起身,用力拍了拍姜東的肩膀,聲音裡帶著掩飾不住的讚歎:“好傢伙!你這雙眼睛可真夠毒的!”

“我們這麼多人進進出出都沒發現,你才進來不到半小時就揪出了這個關鍵的血跡形態。”

“厲害!太厲害了!“他說著豎起大拇指,“今天算是開眼了,佩服!真心佩服!“

站在一旁的方妍雖然沒有立即開口,但眼中閃爍的驚訝與羨慕卻怎麼也藏不住。

他蹲下身,戴著白手套的手指輕輕拂過那道細微的血跡痕跡,鼻腔裡發出一聲意味深長的“嗯“。

這個反應看似平淡,實則暗藏波瀾——血跡分析本就是他專攻的領域,可偏偏是這個初出茅廬的新人先他一步發現了關鍵物證。

當他重新站起身時,眉頭已經擰成了一個結,目光復雜地打量著眼前這個看似普通的年輕人。

方妍的困惑遠不止於物證發現本身。

更讓她百思不得其解的是,這個叫姜東的年輕人身上那種與年齡閱歷極不相稱的老練。

作為剛入職不到兩個月的新人,姜東的表現完全打破了刑警成長的常規軌跡。

按照慣例,新警員第一年基本都處在“學徒期“,主要工作是整理檔案、跑腿送材料、佈置會議室,透過這些基礎工作慢慢熟悉刑偵流程,同時建立必要的人脈關係。

可姜東卻像跳過新手村直接滿級的遊戲角色,不僅觀察力敏銳得驚人,辦案思路更是縝密周全,就連言談舉止都透著不符合年齡的沉穩。

想到這裡,方妍不自覺地怔住了。

恍惚間,方妍彷彿看到了一個矛盾的集合體——青澀的年紀與老道的專業素養,普通的外表與非凡的洞察力,這些特質在姜東身上達成了某種不可思議的平衡。

如果非要給這種現象找個解釋,或許只能用“天賦異稟“來形容。

這個年輕人就像是天生就該吃刑偵這碗飯,說不定在孃胎裡就開始研讀《犯罪現場勘查學》了。

方妍暗自思忖,嘴角不自覺揚起一抹苦笑,既有些自嘲,又帶著對後輩的欣賞與期待。

就在整個會議室陷入一片震驚的沉默時,姜東沉穩的聲音再度響起,“從血跡分析的角度來看,我們需要考慮兩種可能性。”

“如果說這個血跡是兇手在轉移物證過程中不慎留下的,那麼血跡的形態和分佈特徵就尤為重要。”

“而如果這個血跡直接來源於兇手本人,那簡直就是天賜良機,我們可以立即進行DNA比對。“

他稍作停頓,環視了一圈,繼續深入分析:“當然,即便血跡不是兇手本人的,而是來源於死者,這也完全在情理之中。”

“因為在實施犯罪的過程中,兇手使用匕首行兇時,極有可能在手上沾染大量被害人的血跡。”

“這種情況下,血跡的轉移就成為了一個必然的物證鏈條。“

李旭若有所思地點點頭,手指輕輕敲擊著桌面:“從犯罪現場重建的角度來看,如果按照兇手順手取衣服、撥弄衣服架的行為過程來分析,我個人更傾向於這是死者的血跡。”

“因為在用匕首實施犯罪時,噴濺狀的血跡很容易沾染到兇手的手部及衣物。這種血跡的特徵應該是......“

話音未落,教導員王佳便接過話茬,她幹練地整理著手中的資料:“無論推測如何,我們最終還是要以科學檢驗為依據。”

“我建議立即將血跡樣本送往實驗室,與死者的DNA進行比對。”

“如果比對成功,就證實了我們的推測。”

“如果不成功,那就意味著我們可能直接鎖定了犯罪嫌疑人的生物證據!“

聽到這裡,年輕的小汪忍不住笑出聲來:“教導員,您這也太樂觀了吧?”

“咱們專案組什麼時候有過這麼好的運氣?“

他調皮地眨了眨眼睛,“不過話說回來,萬一真被您說中了呢?這案子說不定就能取得突破了。“

李旭聞言,轉頭看向姜東,眼中滿是讚賞。

“姜東同志,不得不說,你真是我們刑偵隊的福星。”

“自從你加入以來,不僅破案效率顯著提升,就連最普通的案件線索,在你手裡都能挖掘出不同尋常的價值。“

他拍了拍姜東的肩膀,爽朗地笑道:“看來我們隊是撿到寶了!“

姜東笑著附和:“李隊,您過獎了。”

“我不過是個新人,在刑偵這條路上還有很多需要學習的地方。“

他謙遜地向在座的前輩們點頭致意,“特別是要感謝王教導員的指導,還有汪師兄和方妍師姐的悉心指點。“

“哎喲喂!“

小汪立即誇張地擺手,“說你胖你還喘上了?”

“隊長誇你兩句就謙虛成這樣?“他促狹地擠了擠眼睛,“我可告訴你啊,過分的謙虛就是驕傲的表現!“

這番話引得會議室裡爆發出一陣輕鬆的笑聲,連日來的破案壓力似乎在這一刻得到了緩解。

在這歡快的氣氛中,李旭很快恢復了工作狀態。

他轉向物證專家方妍:“方妍,你負責準備物證提取工作。”

“要把整個衣服架都完整提取,特別注意血跡樣本的儲存方式。”

“送到基因檢測實驗室後,重點比對兩個指標:一是與死者DNA的吻合度,二是看能否提取到完整的基因分型。“

方妍立即站起身,利落地回答道:“明白,隊長!”

“我這就去準備全套物證提取裝備,確保樣本在運輸過程中不會受到汙染。“

看著團隊成員各司其職的樣子,李旭不禁感到欣慰。

他深知,刑偵工作的魅力不僅在於最終破案的結果,更在於這個集思廣益的過程。

當所有人都能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把各自的專業知識和經驗匯聚在一起時,再棘手的案件也能找到突破口。

這種團隊協作的精神,正是他們屢破要案的關鍵所在。

接著,姜東補充道:“另外,除了血跡檢驗這個常規操作外,我建議重點勘查這個衣架上的指紋痕跡。”

“要知道,在刑事偵查中,指紋的價值往往比我們想象的要大得多。“

方妍聞言皺起了眉頭,不自覺地搓了搓手指,遲疑道:“師弟,理論上確實如此。”

“但這個衣架的直徑不足一厘米,表面又是弧形金屬材質...“

他邊說邊比劃著,“就算嫌疑人接觸過,留下的指紋也很可能是殘缺不全的片段,提取和比對的難度都很大。“

姜東:“師姐,刑偵工作就是要不放過任何可能性。“

他環視在場的偵查員們,聲音不疾不徐:“即便是區域性指紋,只要能與可疑人員建立關聯,再結合血跡的DNA比對,就能形成完整的證據鏈條。這種'由面到點'的偵查思路,往往能事半功倍。“

話音剛落,李旭隊長突然眉頭一擰。

作為有著二十年刑偵經驗的老警察,他立即領悟到這個建議的精妙之處。

先用指紋進行大範圍篩查鎖定嫌疑人群體,再用DNA技術精準鎖定目標。

這種“先廣撒網後重點突破“的戰術,正是現代刑偵技術的精髓所在。

“妙啊!“

李旭忍不住拍案叫絕,臉上的疲憊一掃而空。

他轉頭看向姜東,眼中滿是欣慰。這個剛調來不到半年的年輕人,不僅有著敏銳的觀察力,更難能可貴的是具備系統性的偵查思維。

作為隊長,他太清楚這樣的干將意味著什麼——一個團隊要形成戰鬥力,需要的正是這樣能獨當一面的人才。

在場的小汪和方妍交換了一個複雜的眼神。

他們想起一個月前姜東剛來時,還覺得這個名校畢業的“書生“不過是紙上談兵。

可如今,看著姜東條理分明地分析物證價值,提出完整的檢驗方案,兩人都不禁暗自慚愧。

特別是當姜東指出“可以利用指紋資料庫進行交叉比對“時,那份專業素養更讓他們望塵莫及。

“說得好!“

王佳教導員連聲讚歎,目光灼灼地盯著姜東,就像發現了一塊璞玉。

在他三十年的警察生涯中,這樣既有理論基礎又具備實戰思維的年輕人實屬鳳毛麟角。

他轉向李旭,半開玩笑地說:“李隊,你們刑偵隊這是撿到寶了啊。”

“我看姜東的水平,放在省廳專家組都不遜色。“

“哈哈”

此時,方妍已經利落地取出勘查工具。

他小心翼翼地用磁性粉刷顯出手印,多角度拍照固定後,再用專用膠帶提取。

整個流程行雲流水,顯示出紮實的基本功。

當證物袋密封完畢時,李旭長舒一口氣,目光緩緩掃過這個他們已勘查過五次的現場。

“同志們,“他的聲音忽然有些沙啞,“這個屋子我們來過很多次了。“

王教導員接過話頭:“確實如此。”

“衣櫃我們開合過不下十次,裡面的衣物也逐件檢查過。“

他走到那個老舊的木質衣櫃前,手指撫過被姜東發現異常的那根衣架,“

但只有姜東注意到了這個細節。後生可畏啊!我看他的刑偵嗅覺,已經超越了很多老偵查員。“

李旭贊同地點頭,語重心長地說:“這就好比解數學題,思路決定出路。“

他拍了拍姜東的肩膀,眼中閃爍著期許的光芒:“有的人只能看到題目表面,有的人能想到一兩種解法。”

“但真正的高手,總能找到最優解。”

“姜東,你讓我看到了刑偵工作的新可能。“

書籤 上一章 <?php if($prevpage_url != ''): ?> 目錄 下一章 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