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南唐當後主

報錯
關燈
護眼
第213章 一統天下(完結章 )
書籤 上一章 目錄 書尾頁 書架

汴梁城,這座曾經象徵著天下權柄之巔的雄城,此刻正被絕望的陰雲籠罩。

城外,是連營百里的軍帳,趙氏的“商”字王旗與曹彬的帥旗並列,十幾萬大軍的肅殺之氣,彷彿凝成了實質的刀鋒,壓得城頭守軍喘不過氣。

城內,則是末日般的混亂。

“太上皇與曹將軍兵臨城下,官家完了!”

“聽說了嗎?唐軍的糧草兵器堆滿了宋州大營,太上皇背後是整個南唐!”

“官家倒行逆施,殺害功臣,如今報應來了!”

流言如瘟疫般擴散,禁軍計程車氣早已跌至谷底。他們握著兵器的手在顫抖,望向皇城的眼神,充滿了迷茫與恐懼。

紫宸殿內,趙光義面色慘白,形容枯槁,如同一個輸光了一切的賭徒。

他面前跪著宰相趙普,這位曾經為他出謀劃策、穩固江山的老臣,此刻聲音嘶啞,充滿了無力。

“陛下,高懷德將軍……他已經聯絡不上了,京師的防禦,怕是……”

趙光義猛地將桌案上的奏章全部掃落在地,發出一聲困獸般的咆哮。

“高懷德!他也敢背叛朕!朕待他不薄啊!”

他怎麼也想不通,自己明明是天子,明明擁有大義名分,為何一夜之間,眾叛親離,四面楚歌。

他忘了,他的皇位本就來路不正,他的猜忌與刻薄,早已寒了所有功臣的心。

就在此時,殿外傳來急促的腳步聲和兵甲碰撞之聲。

一名內侍連滾帶爬地衝了進來,臉上滿是驚恐。

“陛下!不好了!高懷德將軍……他……他開啟了宣德門!太上皇的大軍……入城了!”

轟!

趙光義只覺得腦中一聲炸雷,整個人晃了晃,癱倒在龍椅上,眼神瞬間失去了所有光彩。

完了。

一切都完了。

高懷德,這壓垮他的最後一根稻草,終究還是落下了。

汴梁的城門洞開,趙匡胤身著一身早已不合身的舊時龍袍,在曹彬等一眾老將的簇擁下,騎馬緩緩入城。

街道兩旁,無數禁軍士卒扔下了手中的兵器,跪伏於地,山呼“恭迎太上皇還朝”。

他們的聲音裡,沒有多少喜悅,更多的是一種解脫。

趙匡胤面無表情,目光掃過這些曾經屬於他計程車卒,心中五味雜陳。他贏了嗎?或許吧。但他贏得了一切,卻唯獨輸給了自己那個不甘的野心,以及金陵城裡那個年輕的帝王。

大軍一路暢通無阻,直抵皇城。

崇政殿前,趙匡桑看到了那個讓他恨了一輩子,也怕了一輩子的弟弟。

趙光義沒有逃,他穿著一身嶄新的龍袍,孤零零地站在殿前,像是在等待最後的審判。

兄弟二人,隔著數十步的距離,遙遙相望。

歲月彷彿在這一刻倒流,回到了多年前的那個雪夜,燭影斧聲,改變了一切。

“皇兄。”趙光義的聲音沙啞,帶著一絲詭異的平靜,“你回來了。”

趙匡胤沒有回答,只是靜靜地看著他。

“是朕輸了。”趙光義忽然笑了起來,笑聲淒厲而瘋狂,“朕輸給了你,也輸給了那個南唐後主!朕不甘心!朕才是大宋的天子!”

他猛地從袖中抽出一把匕首,卻不是刺向趙匡胤,而是對準了自己的脖頸。

“皇兄,這江山,朕寧可毀了,也絕不讓你坐得安穩!”

然而,他快,有人比他更快。

一道身影從趙匡胤身後閃出,快如鬼魅,一腳踢飛了趙光義手中的匕首。

是朱元。

他不知何時,已經悄無聲息地站在了那裡,眼神冰冷地看著趙光義。

“我家陛下有令,你的命,要留著。”朱元淡淡地說道,“留著親眼看看,一個沒有趙家的天下,會是何等模樣。”

趙光義徹底崩潰了,他癱軟在地,嚎啕大哭,像個失去了所有玩具的孩子。

趙匡胤看著這一幕,心中沒有絲毫快意,只有無盡的悲涼。

他緩緩走上殿階,目光越過失魂落魄的弟弟,看向那張象徵著至高權力的龍椅。

他一步步走過去,彷彿要重新坐上那個屬於他的位置。

然而,就在他的手即將觸碰到龍椅扶手的那一刻,一個溫和卻充滿威嚴的聲音,從殿外傳來。

“商王殿下,借一步說話,如何?”

所有人聞聲望去,只見南唐左丞相潘佑,身著緋色官袍,手持節杖,在一隊南唐甲士的護衛下,不疾不徐地走了進來。

他的出現,像一盆冷水,澆滅了殿內剛剛升起的一絲“撥亂反正”的幻夢。

趙匡胤的手僵在了半空中,他緩緩轉身,看著潘佑,眼神複雜到了極點。

他知道,真正的棋手,來收官了。

潘佑走到大殿中央,先是對著趙匡胤微微一躬,隨即朗聲說道:“奉大唐皇帝陛下聖諭。趙氏內亂,禍及萬民,實不忍睹。今亂事已平,為天下蒼生計,大宋國祚,當止於今日。”

“自即日起,原大宋疆土,盡歸大唐。冊封商王趙匡胤為‘宋王’,食邑萬戶,於汴梁建王府,頤養天年,非詔不得出京。”

“廢偽帝趙光義為庶人,囚於安樂苑,終身監禁。”

“其餘宋臣,願為大唐效力者,量才錄用。不願者,發放錢糧,遣散還鄉。”

潘佑的聲音在空曠的大殿中迴響,每一個字,都像一記重錘,狠狠砸在所有前宋君臣的心上。

曹彬等人臉色劇變,他們這才明白,所謂的“聯手北上”,所謂的“清君側”,從頭到尾,都只是一個笑話。

他們只是李煜手中的一把刀,用來劈開大宋這顆頑固的核桃。

如今核桃已開,刀,也該入鞘了。

趙匡胤怔怔地站在那裡,他看著潘佑,又看了看那張近在咫尺卻又遠在天邊的龍椅,忽然慘然一笑。

他終於明白了李煜那句“與君共享盛宴”的真正含義。

李煜要的,從來都不是一個分裂的北方,也不是一個與他劃河而治的盟友。

他要的,是整個天下!

而自己,從始至終,都只是他棋盤上最大的一顆棋子,用以撬動整個棋局,為他最終的勝利,鋪平了道路。

“好一個……李煜!”

趙匡胤仰天長嘆,聲音中充滿了無盡的落寞與敬畏。

他緩緩走下殿階,將那身不合身的龍袍脫下,疊好,放在了一旁的臺階上,彷彿在告別一個徹底逝去的時代。

“臣,趙匡胤,接旨。”

三個字,宣告了一個王朝的終結。

一個嶄新的,屬於大唐的時代,自此拉開了序幕。

時光荏苒,兩年飛逝。

大唐的旗幟,已插遍了中原的每一寸土地。

在李煜的雷霆手段與潘佑等能臣的細緻治理下,新政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行開來。

均田畝,讓無數流民成為了擁有土地的自耕農;開新學,讓格物、算學、法學之才湧入朝堂;行寶鈔,讓整個帝國的商業煥發出勃勃生機。

曾經因戰亂而凋敝的中原大地,迅速恢復了元氣,甚至比趙宋最鼎盛的時期,還要繁榮數倍。

百姓們談論起金陵城裡的那位年輕帝王,言語間不再是“南唐後主”,而是充滿了敬畏與擁戴的“聖天子”。

大唐,真正迎來了屬於自己的盛世氣象。

然而,李煜站在金陵皇宮的觀星臺上,目光卻始終凝望著北方。

在那裡,還有一道盤踞百年的傷疤,未曾癒合。

燕雲十六州。

那裡,還有最後一個強大的對手,在虎視眈眈。

契丹。

在趙宋覆滅之後,契丹新主耶律賢病逝,其妻,那位傳奇的蕭太后蕭綽,以雷霆之勢掌控了朝政,輔佐幼子登基。

這位女中豪傑深知,一個統一而強大的中原王朝,是契丹草原最大的噩夢。

兩年來,她厲兵秣馬,整合部落,集結了三十萬鐵騎,陳兵於燕雲邊境,意圖趁大唐立足未穩,發動一場決定兩國國運的南侵。

整個天下,都在等待著這場雙龍之會的最終對決。

這一日,北疆八百里加急軍報,如雪片般飛入金陵。

“報!契丹三十萬大軍,已越過桑乾河,兵鋒直指幽州!”

武英殿內,氣氛凝重如鐵。

群臣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李煜端坐於龍椅之上,面色平靜,只是那雙深邃的眼眸中,燃起了前所未有的熾熱火焰。

他等這一天,已經等了太久。

“傳朕旨意!”李煜的聲音沉穩而有力,響徹大殿。

“命大將軍林仁肇,為北伐大元帥,統領二十萬新軍主力,即刻北上,於幽州城下,與契丹決戰!”

“命朱元,率‘破局者’及三萬西川精銳,出居庸關,襲擾契丹後方,斷其糧道!”

“命潘佑,坐鎮中樞,總領後勤,確保前線糧草軍械,源源不絕!”

一道道命令下達,整個龐大的帝國戰爭機器,開始隆隆運轉。

半月之後,幽州城外,平原之上。

黑色的浪潮與褐色的洪流,終於碰撞在了一起。

一邊,是唐軍二十萬新軍組成的鋼鐵方陣。他們身著精良的板甲,手持寒光閃閃的臂張弩和長槍,陣前是數以千計的“旋風砲”和改良床弩,黑洞洞的炮口和弩臂,散發著死亡的氣息。

另一邊,是契丹三十萬鐵騎組成的無邊瀚海。他們人馬俱披重甲,手持彎刀長矛,氣勢洶洶,彷彿要將眼前的一切都踏為齏粉。

蕭太后親臨陣前,她身著金色甲冑,立馬於高坡之上,遙望著唐軍森嚴的軍陣,眼中閃過一絲凝重。

“傳令,全軍衝鋒!踏平他們!”

嗚——

蒼涼的號角聲響起,數萬契丹前鋒鐵騎,如同開閘的洪水,發起了排山倒海般的衝鋒。

大地震動,馬蹄聲如雷。

唐軍陣中,林仁肇面沉如水,高高舉起了手中的令旗。

“第一陣,放!”

嗡——

數萬支弩箭騰空而起,在天空中形成一片死亡的烏雲,呼嘯著向契丹騎兵罩去。

箭雨之下,衝鋒的契丹騎兵如同被割倒的麥子,成片成片地倒下,人馬的慘嚎聲響徹雲霄。

然而,後續的騎兵依舊悍不畏死地衝了上來。

“第二陣,霹靂開山,放!”

林仁肇的令旗再次揮下。

數百臺“旋風砲”同時怒吼,將一枚枚黑色的陶罐拋射而出,精準地落入了契丹騎兵最密集的區域。

轟!轟!轟!

驚天動地的爆炸聲接連響起,火光沖天,無數鐵片和鋼珠夾雜著氣浪向四周席捲。

爆炸範圍內的契丹鐵騎,瞬間被炸得人仰馬翻,血肉橫飛。他們引以為傲的重甲,在這種劃時代的武器面前,脆弱得如同紙糊。

這從未見過的“天雷”,徹底擊潰了契丹人的心理防線。

他們驚恐地發現,自己甚至無法衝到唐軍陣前,便已死傷慘重。

高坡之上,蕭太后臉色煞白,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這哪裡是戰爭,這分明是一場屠殺!

“撤!快撤!”她聲嘶力竭地喊道。

然而,已經晚了。

“全軍出擊!”

林仁肇等的就是這一刻,唐軍的步兵方陣如同鋼鐵長城般緩緩向前推進,兩側的重甲騎兵則如兩柄利刃,包抄而出。

潰敗,如同雪崩一般,在契丹大軍中蔓延。

此戰,唐軍大獲全勝,斬敵十萬,俘虜五萬,契丹主力盡喪。

蕭太后在親衛的拼死保護下,狼狽北逃。

唐軍乘勝追擊,一路收復薊州、檀州、順州……

一個月後,李煜親臨居庸關。

他站在雄偉的關隘之上,撫摸著歷經滄桑的城磚,放眼望去,燕雲十六州的壯麗河山,盡收眼底。

百年的屈辱,終結於今日。

華夏的版圖,終於完整。

他身後,林仁肇、朱元、潘佑、高遠等一眾文武功臣肅然而立,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激動與自豪。

“陛下,臣幸不辱命!”林仁肇單膝跪地,聲音鏗鏘。

李煜扶起他,拍了拍他的肩膀,目光掃過眾人,最後望向南方。

“傳朕旨意,班師回朝。大赦天下,與民同慶。”

“自今日起,開創萬世太平!”

他的聲音,隨風傳遍了整個天下。

一個前所未有的偉大時代,一個真正屬於華夏的煌煌盛世,自此,開啟了它輝煌的第一頁。

書籤 上一章 <?php if($prevpage_url != ''): ?> 目錄 書尾頁 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