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破案:開局拉滿神探技能

報錯
關燈
護眼
第181章 兇手的範圍
書籤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書架

此刻,與會的人員個個神情堅毅,眼神中透著一股不容動搖的執著。

要知道,這起案件曾經經歷了數輪專案組的反覆攻堅。

專案組成立又被撤回,撤回後又重新組建。

除了江東市公安局自身主導的團隊之外,省廳那些經驗豐富的“大佬”也多次蒞臨指導,提供了不少高層次的意見與思路。

更值得一提的是,還專門從周邊地區邀請了臨時增援的專家前來協助分析、參與研判。

可即便如此,之前的諸多努力似乎始終停留在“好好好”的表面認可階段,始終未能觸及核心,實現真正的突破。

案件的真相依舊籠罩在一片迷霧之中,令人焦慮也令人不甘。

而就在這個時候,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約而同地投向了姜東。

誰能想到,這個平時看起來沉穩樸素、甚至有些不起眼的年輕人,身體里居然蘊藏著如此深厚的思考能力和突破常規的洞察力。

突然,一位年紀稍長的警員帶著調侃卻又不乏自豪的語氣開口說道:“哈哈,咱們姜東平可真是不簡單啊!”

“以前這案子,連省廳的‘最強大腦’都親自把關,反覆跑現場、開會研討,可從來沒有一次提到血跡這個關鍵點。

這一次,正好讓他們也看看,咱們姜東的刑警不是吃素的——這下咱們肯定得走到全省前列!”

這番話一出,原本籠罩在會議室中的困惑與驚訝,漸漸被一種難以抑制的激動和集體榮譽感所取代。

說句心裡話,在刑偵這樣一個特殊的隊伍裡,從來都講究“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這是一個每一天都可能與犯罪分子正面交鋒的團隊,也是一個能將後背完全交給對方的集體。

正是這種生死與共的職業環境,讓每個人的心中都深深植根著強烈的集體認同感。

若連自己人都不團結,如何能制服那些喪心病狂的亡命之徒?

尤其是對於邊防緝毒警察來說,他們面對的往往是裝備精良、手持重型武器的毒販。

警方所用的車輛、武器,有時甚至遠不及對方。

也正因如此,團結——才是刑警和緝毒警最根本的底氣,更是他們最強大的武器。

此時,整個會議室裡洋溢著熱烈激動的氣氛,人人臉上都寫滿了振奮。

李旭環視了一圈,內心湧起一陣難以言喻的欣慰。

之前他還暗暗擔心,大家會不會對案件的新進展有所質疑甚至指責,現在看來,完全是自己多慮了。

案件的突破來得突然,也格外振奮人心,甚至遠遠超出了他最初的想象。

於是,他抬手揮了揮,示意大家安靜。

原本喧鬧的會議室漸漸靜了下來,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

李旭站定身形,語氣沉穩而有力:“兄弟們,請大家稍微安靜一下,我來簡單說兩句。”

他稍作停頓,環視全場,繼續說道:“剛才大家的反響非常激烈,也非常真實,這種情緒我完全理解。”

“咱們江城刑偵能在這個案件上取得突破性進展,我和教導員王佳都感到特別意外。”

“但我始終堅信,刑偵工作的核心就是打擊犯罪、維護社會穩定。”

“無論在什麼時間、什麼地點,我們始終都要把打擊犯罪放在首要位置,這是我們的職責所在,也是我們對人民群眾的莊嚴承諾。”

“只有做到這一點,才能真正守護好這片土地的安寧與祥和。”

“這個案件已經積壓十年了!”

李旭的聲音漸漸低沉,卻更加凝重,“說句心裡話,這十年來,我每年都會把案卷拿出來反覆翻閱,有時候甚至會和教導員在辦公室裡討論到深夜。”

“每一個細節、每一個疑點,都深深印在我的腦海裡。”

“但我想,從今年以後,可能就沒必要再這樣做了——我有信心,在未來幾個月之內,咱們一定能徹底偵破這個案件,將兇手繩之以法!”

“這不僅是為了還給逝者一個公道,更是要還給姜東百姓一片朗朗乾坤!”

李旭的話擲地有聲,彷彿帶著千斤的重量。

在場的人無不神情肅穆,繼而紛紛出聲響應,整個場面宛如將士出征前的誓師大會。

簡單的開場白之後,李旭迅速轉入工作部署。

他轉頭看了看四周,神情愈發嚴肅:“目前,我們對這個案件有了新的突破。”

“從之前的案件分析來看,能夠確定犯罪嫌疑人在作案當時確實受了傷,這是一個非常關鍵的突破口。”

“今天上午,我和前期參與案件的同事們深入交流過,大家都認同‘活要見人,死要見屍’的原則。”

“無論犯罪嫌疑人是否還在人世,我們都必須追查到底,找出他的下落。”

他稍作停頓,加重語氣說道:“即便我們內心幾乎可以確定他就是真兇。”

“但如何將他緝拿歸案,如何讓他接受法律的審判、人民的制裁,才是擺在我們面前最現實、最嚴峻的問題。”

“辦案不能只靠推測,更要靠證據說話。”

隨後,李旭轉頭望向姜東,語氣誠懇而堅定:“姜東兄弟,接下來還得請你多費心,深入研究現場情況。”

“這個案件已經過去這麼多年,想從常規勘查或其他渠道獲取新證據,難度極大。”

“但目前唯一能支援我們推進訴訟的,就是那些‘無聲的證言’——也就是客觀物證,比如指紋、足跡、血跡、生物痕跡等等。”

“如果能進一步鎖定這些關鍵證據,無疑將為我們的偵查和後續訴訟提供決定性的支援。”

他目光灼灼,繼續說道:“你在這方面經驗豐富,我們大家都信任你的判斷。”

“請你帶領技術隊,再仔細梳理一遍物證鏈,無論多微小的線索都不要放過。”

“需要我們其他組配合的,隨時提出,全域性都會全力支援。”

李旭的態度十分懇切,言辭中透露出對姜東的充分信任與倚重。

他目光堅定,語氣沉穩,每一個字都說得格外認真,彷彿將全部希望都寄託在了對方身上。

姜東聽罷,神情也隨之凝重起來。

他鄭重地點頭回應:“李隊,您放心,我們一定會竭盡全力,絕不辜負您的信任!”

得到這樣的答覆,李旭臉上露出欣慰的神色。

他微微頷首,隨即轉向會議室內的全體人員,聲音洪亮而清晰地說道:“好,既然如此!”

“我們現在就兵分兩路展開行動。”

“一路負責進行地毯式摸排——我和王佳教導員已經初步商議過,這次將由刑偵隊全體出動。”

“目前正好在開展入戶登記工作,我們可以藉此機會,深入每一個社群、每一個家庭,重點檢視居民手臂上是否有可疑劃痕或傷疤。”

他稍作停頓,目光掃過在場每一個人,繼續補充道:“剛才姜東分析得很到位,從血跡形態和噴濺痕跡來看,犯罪嫌疑人手臂上的損傷可能存在多種形態,但無論如何都會留下痕跡。”

“因此,大家在走訪過程中務必格外小心、加倍仔細,絕不能放過任何蛛絲馬跡。”

“我們不怕排查範圍廣、耗時久,最擔心的就是遺漏關鍵線索。”

“一旦發現手臂有疤痕或近期傷痕的人員,立即依法提取血跡樣本,與我們之前掌握的血跡證據進行比對。”

“這樣一來,既能提高排查效率,也能確保偵查方向的準確性。”

“明白!”

眾人齊聲應答,聲音整齊有力,顯示出高度的執行力和團隊意識。

隨後,李旭轉頭望向一旁的王佳,語氣轉為徵求與合作:“王教導員,您看看還有沒有什麼需要補充的?”

王佳略作思索,沉穩地開口:“李隊已經部署得非常全面,我沒有更多要重複的。”

“但我只想強調一點:案件偵破過程中,我們既要講方法、講科學,也要始終保持堅定的信念。”

“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要齊心協力、迎難而上,爭取早日將兇手緝拿歸案,還受害人一個公道!”

她語氣堅定,目光炯炯,說完之後又補充道:“時間緊迫,我就說這麼多。”

“請大家迅速行動,每一步都要紮實,每一個細節都不能放過。”

李旭見狀,立即做出最終安排:“好,事不宜遲,我們現在就按計劃行動!”

話音剛落,會議室內的幾十人迅速起身,有條不紊地向外撤離,腳步聲、交談聲、安排任務的聲音交織在一起,氣氛頓時緊張而有序。

不一會兒,人群散去,會議室裡只剩下姜東、小汪和方妍三人。

李旭轉身走向姜東,語氣更加誠懇,甚至帶了幾分囑託的意味:“姜東兄弟,現場的進一步勘查——就拜託你了。”

“我覺得你在現場分析方面特別有天賦,思路清晰、洞察力強,這個階段正需要你這樣的人才深入挖掘線索。”

姜東鄭重地點頭:“沒問題,李隊。我會盡全力對現場進行再研究、再分析。有些細節可能還得回到案發現場重新核實,我打算再去一趟。”

“應該的!”

李旭表示支援,“我讓小汪和方妍陪你一起。”

“你剛入職,還沒辦警官證,有他們帶著證件,各方面協調會更順利一些。”

姜東表示同意:“好的,那我們有任何進展,隨時向您彙報。”

李旭拍了拍姜東的肩,語氣信任而溫暖:“辛苦了。”

這一次,李旭、王佳以及刑偵隊的其他幾位領導,全都投入到了案件的外圍調查工作中。

他們等待這一天,已經等了太久。

說來甚至有些戲劇性,這個懸而未決的案件真正迎來轉機,並非是在專案組的周密部署下實現的,反倒是源於一次近乎偶然的嘗試,

一個誰也沒料到的突破口竟在一個剛入職的新人提議下浮出水面。

這個結果讓所有人既驚喜又錯愕,甚至帶著幾分不敢置信。

待李旭離開之後,小汪轉過身來看向姜東,語氣中帶著自然而然的信賴。

“姜東,你看我們接下來該怎麼做?”

“不知從何時開始,他和方妍已經下意識地把姜東視作了這個臨時小組的核心——儘管姜東年紀最輕、資歷最淺,但他冷靜的分析能力和敏銳的直覺,讓他在這一刻彷彿成為真正掌握話語權的人。”

“兩人不約而同地將目光聚焦在他臉上,等待他下一步的指示。”

方妍也笑著拍了拍姜東的肩,語氣輕鬆卻認真:“師弟,你儘管安排,我們都聽你的。”

姜東緩緩抬起頭,目光越過兩人,落在身後那塊寫滿線索的白色隔板上。

他沉默了片刻,語氣顯得格外凝重:“其實我一直在思考,這起案件的作案動機究竟是什麼。”

“之前的主流推斷是報復性殺人,可如果我們仔細推敲現場痕跡,就會發現一些矛盾。”

“室內確實有被翻動的跡象,但並不凌亂,說明兇手目的明確,並非普通盜竊。”

“而另一方面,作案手段卻異常殘忍,兩名成年受害者遇害後,連孩子也沒有放過。”

他頓了頓,聲音更沉,“這種程度的暴力,如果不是源於極深的仇恨,那又會是什麼?”

話音落下,連他自己也陷入更深的思索。

他腦海中再次浮現三位受害者的基本資訊:兩位成年人都是本分的生意人,社會關係清晰,鄰里評價普遍良好,究竟會與誰結下如此血海深仇?”

一旁的方妍微微搖頭,介面說道:“這確實令人費解。”

“要知道在那個年代,這一帶民風還相當淳樸,惡性案件本就極少,要說存在足以引發如此慘劇的仇恨,實在難以想象。”

他稍作停頓,又補充了一個關鍵細節:“兇手選擇的入室方式非常特別——他是從窗戶進入的。”

方妍向前走了兩步,手指輕輕敲了敲白板上的現場照片,繼續說道:“就像我們剛才所說的,如果放在現在,家家戶戶都安裝防盜窗,絕大多數犯罪分子不會選擇從窗戶突破。”

“既費時又風險高,但大家看當年的現場記錄,窗戶護欄的鋼管其實相當粗壯。”

“兇手卻成功將其掰彎,製造出進入的縫隙。”

“這說明什麼?說明他極有可能非常熟悉當地建築的材質特點,甚至清楚該地區居民的實際使用習慣。”

“否則,換成任何一個外人,第一反應一定是認為窗戶根本不可能被突破。”

方妍話音剛落,小汪立即點頭表示贊同。

“沒錯!”

“如果我打算闖入,面對那樣的護欄,我大機率會認為它是安全的,根本不會嘗試去破壞。”

“兇手卻反其道而行之,不僅做了,還成功了。”

“這絕對不是臨時起意,而是早有預謀,並且掌握我們所不瞭解的資訊。”

一段短暫的沉默之後,姜東緩緩抬起頭,目光清晰而篤定。

他語氣肯定地說道:“因此,我認為兇手還有一個關鍵特徵——他不僅熟悉該地區的建築風格,更對受害者家的房屋結構瞭如指掌。”

這句話如同一塊投入平靜水面的石頭。

小汪和方妍幾乎同時轉過身,神情愕然地望向他,異口同聲地問道:“你的意思是……”

姜東迎上兩人的目光,鄭重地點了點頭,聲音不高卻足夠清晰:“我們不能排除——兇手就是本村人。”

書籤 上一章 <?php if($prevpage_url != ''): ?> 目錄 下一章 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