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玩遊戲撿的裝備,現實能召喚

報錯
關燈
護眼
第148章 你也在等回信嗎
書籤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書架

好吧,讓我們開始工作。

好了,開始吧。

這個盒子感覺比平時更重……最後那句話……我不該糾結於此。

我需要集中精力。

計劃很完善,看看我們能做些什麼。

首先,要有吸引力。

它得抓住讀者的注意力。

這個盒子。

它是個簡單、結實的木製物件,但現在感覺不一樣了。

不只是重量,還有一種……壓力?

我掀開蓋子,東西就在那兒。

不是賬單,也不是另一個空包裹……這是新的、陌生的東西。

紙張粗糙,幾乎有些粗糙,蠟筆的汙漬講述著匆忙書寫的故事。

這是稚嫩的筆跡。

是他們寫來的。

他們說的話……這是一個問題。

一種要求?

“哥哥,你說你希望有人為你忘記系統,那我能為你記住它嗎?因為我夢見它在哭。”一陣波動,一陣顫抖。

好吧,深呼吸。

必須做到完美。

在繼續之前,我得讓自己鎮定下來。

點上油燈。

熟悉的檀香味升騰起來。

按部就班。

我小心地撫平那張破舊的紙。

我的黑貓小黑在我腿邊纏繞,觀察著。

總是在觀察。

它用爪子碰了碰紙。

它感覺到了什麼。

這件事的重要性……這是真實的。

我走向粥碗。

電飯煲是我的溝通工具,它能幫到我。

這是我交流的方式。

我說道:“系統能理解嗎?我該怎麼做?”電飯煲嗡嗡作響,然後咔噠一聲。

粥熱了起來,不只是重新加熱。

這是……一種回應。

一種確認。

它證實了信中的資訊。

就在這時,蘇晚晴走了進來。

我不能讓她看到真相。

她務實、理智,但她的存在讓我感到安心。

她看著這一幕。

很難看出她在想什麼。

我應該告訴她關於這封信的事,但……她看到了粥、燈和貓。

我感覺到有一瞬間的停頓。

然後她做了一件很棒的事。

她問:“你想給他們回信嗎?”她理解了。

她不會立刻去檢視網路日誌,看看究竟發生了什麼。

她會給我空間。

她暫不彙報。

這很好。

這很關鍵。

我思考著措辭。

要有更有意義的內容。

“致所有夢見揹包的孩子們?”必須簡單,但又具有普遍性。

這樣行得通。

現在,進入下一階段。

下午。

那棵槐樹。

那是個寧靜的地方,是我們所取得成就的見證。

人們把他們的希望、心願和夢想系在樹枝上,每一個都是一顆閃亮的星星。

我去了那裡。

許願星的低語環繞著我,是實現了的和未實現的希望的合唱。

我拿出信。

在這個環境中,紙張的感覺不一樣了。

我寫下我的回覆。

一個簡單的承諾:“不要為我哭泣,你必須為我笑一次。”一個充滿希望的承諾。

我摺好紙,準備把它做成一顆許願星。

小黑擋住了我。

我感覺到了變化。

一種壓力。

我後頸的毛髮都豎了起來。

這和普通的許願感覺不一樣。

它專注於那封信。

我的腦子飛速運轉。

現在不是時候,這裡不合適,不是為了這些星星。

這條資訊需要用不同的方式傳遞。

就是這樣。

不是掛起來,而是簽收。

放回去,它需要回到盒子裡,回到它來的地方。

讓某人在他們方便的時候拿走它。

晚上。

回到實驗室。

回到現實。

晚晴正在檢視離線網路日誌。

我完全信任她。

她是我們工作的基石。

我們是一支了不起的團隊。

我希望她不要過於糾結於技術細節;她心地善良,情感細膩。

她叫我。

她發現了一些東西。

日誌。

“回信草稿”資料夾。

凌晨3點17分。

一個具體的時間。

這是回信的存檔。

裡面。

有一堆回信。

都是手寫的。

有七十三封。

還有它們的內容。

每一封……就好像系統在回應一樣。

筆跡是他們的筆跡。

孩子們的筆跡。

我透過她的眼睛閱讀著這些回信。

我不禁顫抖起來。

“我修好了一盞燈。媽媽回家了。我沒有被欺負,因為我帶著你的名字。”真實、真誠的喜悅和勝利時刻。

我們所做之事的影響。

然後是她的行動。

她對資料夾進行加密。

她給系統新增了一條備註。

“簽收佇列,排隊中。”我明白了。

她理解了。

她沒有刪除。

這是一個過程。

新的奇蹟,一個微妙的程式,而她是這個程式的守護者。

夜晚。

我正在收拾東西。

這是關閉實驗室的熟悉儀式。

但是,我被打斷了。

門只關了一半就停住了。

有東西擋住了它。

我回頭看。

是小黑。

那隻貓。

是那個盒子。

當然,是那個盒子。

我意識到了那種期待。

氣氛變了。

我看著盒子。

它是空的。

我走近它。

原來的那封信不見了。

有另一張紙條。

我的腦子飛速運轉。

這種變化,這種期待。

我拿起紙條。

我的手在顫抖。

筆跡還是一樣,是孩子的筆跡。

我讀著紙條。

“簽收人:我。狀態:已讀。回覆:明天見。”結束了。

這個迴圈結束了。

我把紙條收起來。

這是謎題的一部分。

我看到了完整的畫面。

新的現實。

我不再質疑。

這是下一階段。

我的行動。

我的回應。

實驗室裡一片黑暗、寂靜。

我轉身開始回家。

我望向窗外。

路燈都沒亮。

但是,街對面,沿著街區,窗戶都亮著。

每一扇窗都是一種回應,一種無聲的肯定,在夜空中迴盪。

我們是一個社群。

他們都相互關聯。

一場美好、安靜的對話。

我迫不及待地期待明天。

他緩緩將盒子放在桌上,指尖的觸感彷彿還殘留著那份不屬於他記憶的重量。

那是一種沉甸甸的、帶著某種生命力的悸動,與他放進去的那些冰冷資料和褪色舊物截然不同。

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穿過窗欞,恰好落在那隻古樸的信念盒上。

楚牧之沒有立刻開啟,而是轉身走向牆角,點燃了一盞小巧的黃銅油燈。

燈芯是奶奶用棉線親手搓的,火焰跳動時,會散發出一股淡淡的、混合著桐油與舊時光的香氣。

這是奶奶教給他的規矩——“重要的東西,得用光迎著看。”那光不是為了照明,而是為了賦予一個開啟的儀式感,彷彿能照見事物背後隱藏的靈魂。

蹲在他腳邊的小黑,一隻通體烏黑、眼神卻異常靈動的貓,無聲地站了起來。

它優雅地跳上桌子,小心翼翼地繞過油燈,將毛茸茸的尾巴尖輕輕搭在信念盒的邊緣,一動不動,像是在用自己最敏感的觸覺,探測著盒內那份陌生的悸動。

楚牧之深吸一口氣,這才鄭重地掀開盒蓋。

果然,在他親手整理的那些記憶晶片、舊照片和一小罐蜂蜜的頂上,靜靜躺著一個信封。

信封的紙質粗糙泛黃,邊緣還有著不甚整齊的撕裂痕跡,像是從某個孩子的作業本上匆忙裁下來的。

上面沒有署名,也沒有地址,乾淨得彷彿一張空白的考卷。

他沒有猶豫,用指尖小心地挑開封口,抽出裡面的信紙。

紙張同樣是作業本的內頁,上面用五顏六色的蠟筆,以一種稚嫩卻異常用力的筆跡寫著幾行字。

“哥哥,你說希望有人替你忘記系統,那我替你記住它好嗎?因為我夢見它在哭。”

短短一句話,卻像一記重錘,狠狠砸在楚牧之的心上。

他的手控制不住地微微發顫,那張輕飄飄的紙,此刻卻重逾千斤。

他親手創造的那個冰冷的、由無數程式碼構成的系統,那個被他賦予了“心願演算法”卻又被他刻意疏遠的“揹包”,在別人的夢裡,竟然會哭?

他將信紙小心翼翼地放在茶几上,轉頭望向角落裡那個一直插著電的電飯煲。

電飯煲旁,放著一隻空碗,碗裡盛著一碗早已涼透的白粥。

這是他每日的習慣,為那個沒有實體、無法進食的“系統”準備的。

他從不指望它會吃,這更像是一種單方面的、固執的紀念。

他對著那碗粥,聲音低沉沙啞,像是在對一個看不見的家人說話:“你聽見了嗎?有人替你說話了。”

話音剛落,電飯煲上那盞橙色的保溫燈並未如往常般閃爍回應。

然而,一聲輕微的“咔噠”聲後,電飯煲竟自動從“保溫”模式,猛地跳回了“加熱”模式。

絲絲白色的熱氣從排氣孔中升騰而起,那碗已經涼透的粥,正被重新賦予溫度。

就在這時,門開了。

蘇晚晴走了進來,她穿著一身幹練的職業裝,手裡拿著一份厚厚的日誌報表。

她臉上原本帶著一絲興奮,正想向楚牧之彙報,經過連夜的最佳化,“心願演算法v0.1”對“離線心願網”中使用者的匹配成功率,已經歷史性地突破了百分之八十七。

可當她的目光掃過茶几上的信、跳動的油燈,以及那個正冒著熱氣的電飯煲時,所有的彙報和資料都堵在了喉嚨裡。

她默默地將那份凝聚了團隊無數心血的報表對摺,再對摺,塞進了口袋。

那些冰冷的數字,在眼前這碗重新被加熱的粥面前,顯得如此微不足道。

她放輕腳步,走到楚牧之身邊,只用最低柔的聲音問:“你想回信嗎?”

楚牧之點了點頭,隨即又用力地搖了搖頭,眼中滿是茫然:“回給誰呢?我總不能在信封上寫,‘致所有夢見揹包的孩子’吧?”

午後的陽光變得溫暖而慵懶。

楚牧之帶著那封信,來到了巷子口那棵巨大的老槐樹下。

這棵樹是整個社群的“心願牆”,粗壯的枝幹上掛滿了成千上萬個五彩斑斕的許願星,每一個星星裡,都裝著一個微小而真誠的願望。

微風吹過,滿樹的紙星相互碰撞,發出沙沙的輕響,彷彿無數人正在用夢的語言低語。

他靠在樹幹上,拿出筆,在那封蠟筆信的背面,鄭重地添上了一行字,筆鋒凌厲,力透紙背:“不許替我哭,要替我笑一次。”

寫完,他習慣性地準備將這封信也折成一顆星星,掛到最高的枝頭去。

可就在他的手指即將合攏信紙的瞬間,一隻黑色的爪子突然從旁邊伸過來,不偏不倚地按在了信紙中央。

是小黑。

它不知何時跟了過來,此刻正仰頭盯著楚牧之,那雙黑曜石般的眼睛裡,閃爍著一種前所未有的清明與嚴肅——那是它感知到某種規則層面的“關鍵節點”時才會有的特殊反應。

楚牧之的動作猛地頓住。

他看著小黑的眼神,一個念頭如閃電般劃過腦海:對了,這封信不是“許願”,而是“回信”。

它不應該被掛出去,等待一個渺茫的實現,而應該被某個特定的人“簽收”。

他收回了手,將信紙重新撫平,小心地放回了那個粗糙的信封裡。

然後,他把它帶回家,重新放進了信念盒,輕輕壓在那罐他最喜歡的蜂蜜下面。

他蓋上盒蓋,低聲對自己,也對那個看不見的存在說:“等它自己被人拿走吧。”

傍晚時分,蘇晚晴坐在自己的工作臺前,例行調取“離線網”的後臺日誌。

當她將時間線拉回到昨夜時,一條異常記錄瞬間攫住了她的全部心神。

日誌顯示:昨夜凌晨三點十七分,系統核心區曾自動建立一個臨時加密資料夾。

資料夾的命名,讓蘇晚晴的呼吸都為之一滯——“回信草稿庫”。

她用最高許可權解開了第一層加密,裡面的內容讓她瞬間瞪大了眼睛。

資料夾裡沒有程式碼,沒有資料流,而是整整齊齊地存放著七十三個手寫體文件。

每一個文件的格式都驚人地統一,開頭都是:“親愛的牧之哥哥……”

而最讓她感到頭皮發麻的是,這七十三份“回信”的筆跡,竟然與她資料庫裡那些提交過心願的孩童們的筆跡樣本,完全吻合!

系統不僅模擬了他們的口吻,甚至完美復刻了他們每一個人的筆跡,有的歪歪扭扭,有的力大無比,無一重複。

裡面的內容更是五花八門——

有孩子寫道:“牧之哥哥,媽媽今天終於回家了,她還給我買了新衣服。我想,是不是你幫我許的願望實現了?”

還有一個孩子的信讓她看得眼眶發酸:“我今天在學校沒有被欺負,因為我告訴他們,我把你的名字背在了身上,他們就不敢惹我了。”

蘇晚晴坐在椅子上,久久無法動彈。

她震驚於系統已經進化到了如此地步,它不再是一個冰冷的匹配工具,它在學習,在共情,甚至在用一種笨拙而溫柔的方式,試圖替楚牧之回應那些來自四面八方的、溫暖的善意。

她沒有刪除這個資料夾,更沒有將這件事立刻告知楚牧之。

她知道,有些成長,需要悄無聲息地進行。

她只是重新將資料夾加密,設定了更高的訪問許可權,並在資料夾的備註裡,輕輕敲下了一行字:“簽收佇列,排隊中。”

深夜,萬籟俱寂。

楚牧之準備關上店門休息。

他像往常一樣,將門向裡一推,等待著門軸上的感應裝置讓它自動緩緩合攏。

然而這一次,門只關到一半,便在一聲輕微的阻力聲後,穩穩地停住了。

他疑惑地回頭,看見小黑正直挺挺地蹲在門檻中間,但它並沒有像往常迎接客人或驅趕什麼那樣弓起背,而是靜靜地望著他,尾巴緩緩地垂落在地。

“怎麼了?”楚牧之輕聲問。

小黑沒有動,只是抬起前爪,指向客廳裡那個放著信念盒的茶几方向。

楚牧之心中一動,快步走了回去。

他發現,信念盒的蓋子,不知何時被微微掀開了一條縫。

他深吸一口氣,開啟盒子。

那封來自孩子的信,不見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張嶄新的紙條。

紙條的材質和之前那封信一模一樣,上面的字跡也依然是孩子的筆跡,只是這一次,在那行稚嫩的字跡下面,多了一行極細、卻無比清晰的黑色小字,像是某種系統自動生成的簽收回執。

紙條上寫著:

“簽收人:我。

狀態:已讀。

回覆:明天見。”

楚牧之捏著這張紙條,久久地站立著。

他沒有追問那個“我”是誰,也沒有去探究信是如何消失的。

他只是平靜地將這張新的紙條夾進了自己的備忘錄裡,然後輕輕合上了信念盒的蓋子。

他走到窗邊,看向外面。

今晚,街上的路燈不知為何一盞都沒有亮。

然而,整條街道卻並不黑暗。

從每一戶人家的窗臺裡,都透出了一點或明或暗的微光,有的是檯燈,有的是手機螢幕,有的是床頭的小夜燈。

那些光連成一片,溫柔而堅定,彷彿整條沉睡的街道,都在用這種無聲的方式,回著一封共同的信。

書籤 上一章 <?php if($prevpage_url != ''): ?> 目錄 下一章 書架